|
|
靠什么實現人均GDP翻兩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21:08 財經報
□ 歐陽日輝 李佳 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這是黨和政府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設立的新目標,要想達成,還有許多體制障礙需要克服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如今我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但我們也應看到,人民生活僅僅達到了總體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202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要想達到黨和政府所設立的經濟目標,還有許多體制障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克服。 趕超型的政府競爭發展戰略必須改變 從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央政府主導的投資追趕,到改革開放后在“放權讓利”的大思路下利用和依靠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分散創新智慧進行追趕,我們始終沒有擺脫投資驅動型“趕超”戰略的路子。 地方政府為增長而競爭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出于追趕目的直接或間接進行競爭性投資,模糊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造成經濟增長倚重于投資;地方政府利用產權界定模糊的資源(如農村土地集體產權)打著“經營城市”的旗號大肆進行城市化擴張,推動了房地產價格上漲。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政府投資驅動型追趕戰略必須退出歷史舞臺,構建以自主創新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促進經濟增長應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 目前政府對經濟、社會生活干預過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現象同時并存,在現今利益驅動下的政府不可避免地將部門利益、地方利益、集團利益等放在社會與國家利益之前。 轉變政府職能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國家)與市場的關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的情況下,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很可能會滑入“以地方政府干預為主”還是“以中央政府干預”為主的“死亂循環”怪圈。劃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轉變政府職能主要是缺位的地方要彌補、越位的地方要退出、錯位的地方要糾正,也就是說凡是市場能解決了的問題就必須交給市場去解決,凡是通過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必須去解決。 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強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 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做得不夠 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出口與投資拉動,尚未形成國內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國最終消費率不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同等收入國家水平(2000年,中低收入國家的最終消費率在56%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為62%)。 同時,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在實現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問題,制約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另外,我國的工業結構不合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比例很低,企業規模較小,難以形成規;、集團化優勢。我國產業之間的結構不協調,農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工業的發展,我國的第三產業方興未艾,也是需要政府加大關注與扶持力度的。 在收入差距與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制度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然而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條件下,卻伴隨著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城鄉、城市居民之間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對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和更緊迫的要求,我們必須要盡快解決因收入差別過大的趨勢,避免引發社會矛盾。 與此相對應的另一大發展障礙是,失業、下崗人員的繼續增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減低,就業面臨來自城鄉的雙重壓力。 工農業發展的差距需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目前農業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農業經營規模小,經營分散。二是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非常容易受到外國農產品的競爭沖擊。 其次是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含量低。我國現階段農業科研成果推廣率只有20%-25%,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目標是知識農業,而我國現階段農業科技狀況距離知識農業的要求差距甚遠。 再次是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的60%以上僅為小學文化程度。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低下,并且帶有一定程度的陳舊、保守思想觀念,這就使得一些適用的技術和方法難以在農村切實可行地運用。 另外是農業資金投入不足,使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量短缺,滿足不了農業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而且,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缺少對農業有較強拉動作用的龍頭企業。農業利用外資規模小、結構不盡合理等客觀現象也不容忽視。 實現復興的“三大法寶” 堅持改革開放、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法寶。這三大法寶相互關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堅持改革開放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