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勞動報酬持續下降顯現分配不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11:35 浙江市場導報
作者:周義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編寫的2007年企業藍皮書《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7)——盈利能力與競爭力》近日出版。 藍皮書提醒人們注意:近幾年企業利潤大幅增長除了由于競爭力提升之外,也有其他一些因素在發生作用,特別是“企業成本的超常壓縮”。數據顯示:1990年——2005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從53.4%降至41.4%,下降12%,而同期營業余額占GDP比例從21.9%增加到29.6%,可以說企業利潤大幅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以職工低收入為代價的(《新京報》11月23日)。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而且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因為按常理,隨著先進生產工藝與技術的采用,與由此帶來的企業利潤增加,在現代社會語境里,眾多勞動者雖然不敢奢望自己的工資收入能有同比例增長,可占比例下降的結果,卻也無論如何是于情于理說不過去的。所以,就此現象作一點相關分析,或許能有利于社會與相關管理部門于此的認識。 首先,從企業利潤增加的一般常識講,其來源不外乎是先進技術的采用與勞動強度(時間)的延長,而這對勞動者而言,就意味著更多腦力與體力的付出。因而就此角度,以社會公平角度,隨著勞動者所付成本的增加,其在報酬上也理應當有相應的增長才是。 可現在,雖然勞動者報酬所占企業利潤百分比的下降,還不能說就等于是絕對收入數的減少。然如再將如此的勞動報酬下降,放在物價上漲及教育等方面支出增加的社會背景下,那這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就可以說,一方面,是勞動者成本付出的增加,報酬卻在下降;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企業利潤,卻全部或大部分由其他群體在享受。而如此不相對應的勞動現象出現,就是再怎么說,也與社會和諧發展與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的十七大要求所不符。 再說,勞動報酬作為一種具有社會屬性的能力,其所包含的社會意義歷來就不是簡單的報酬所能體現的。可以說,一定社會中的勞動報酬高低,及其相關的分配構成,從來就不是一個企業與相關行業問題,而是其中充滿社會勞資關系、收入分配,及其相關制度是否正當、合理的社會性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涉及社會基本權利的問題。 就此而言,多年來勞動報酬下降現象的存在,就不能不讓人認為,如此現象之所以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也許就是現有社會分配制度缺乏合理性與正當性的一種現實反映。 顯而易見,在社會經濟多年得到發展條件下,而勞動報酬卻出現大面積社會性持續下降時,那幾乎對此就能作出這樣的判斷:現有的社會分配制度存在著正當性與合理性相當缺陷,并且相應的社會結果也只有一個:不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