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思危:保障金融安全須理性看待外資并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9:01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袁名富 凱雷出手徐工,高盛吃定雙匯,達能欲吞娃哈哈,SEB并購蘇泊爾,等等,從食品、日化行業到裝備制造業、服務行業,近年來,外資并購事件在中國屢屢上演。 11月24日,第二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上,成思危副委員長闡述了“要保障金融產業安全,應理性看待外資并購”的觀點。他表示,對外資并購要做客觀分析,既不能喪失警惕,也不能看成是洪水猛獸。 加強規范審查外資并購 成思危副委員長稱,對外資并購企業進行審查是國際慣例,中國政府近年來也開始注意對外資并購的審查。今年8月通過的《反壟斷法》規定,外資并購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照反壟斷法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在此法實施前,還有20多個配套法規將陸續出臺,使外資在中國的并購活動有法可依,既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又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 “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世界各國屢次發展的重大經濟實踐和政治實踐都在不斷的昭示著這樣的一個道理,沒有金融安全就沒有經濟安全,沒有經濟安全也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所以我們必須將保障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是物流、軍工、能源、電信等產業的安全。”成思危說,“而保障這些產業安全的重點就是對這些領域的外資并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在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以及國際競爭力不強,全球化程度比較高的產業,應該允許并鼓勵發起并購。像化妝品這些東西,它對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的安全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應該鼓勵并購。” 創新利用與合理評價外資并購 如何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外資在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成思危副委員長表示,首先,就是要從“綠地投資”(投資建廠)的方式來推進并購方式。并購投資之所以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主流,是因為世界經濟中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有限,而虛擬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世界實體經濟每年增長3-5%,虛擬經濟每年增長達25%。發達國家已從增加生產能力的“綠地投資”轉向提高企業價格的并購投資。并購投資能提高企業的價值,然后通過資本市場或再通過并購來兌現價值,這是國際上并購投資成為主流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引進戰略投資,通過并購行為,來引進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等,可以盤活我們的資產存量,提高競爭能力,加強經營管理,改善經營績效,最后提高了企業的經濟價值。 成思危副委員長呼吁,要通過互利雙贏來評價并購的結果,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來評估外資并購。 第一,外資并購前期,要合理地評估與定價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資產評估與定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問題,不僅要考慮有形資產、無形資產,還要考慮動態資產,三方面的綜合考慮才能真正的做好資產評價,其中最難的是動態資產評估。“因為你說賣的合適不合適,并購的價錢合適不合適,關鍵是價錢。價錢高了,有行無市沒有人買。價錢低了,國有資產流失。所以怎么合理的定價資產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時候有的人很奇怪,看到外資溢價并購我們的國有資產,他們就奇怪,這個國有企業的帳面價格,一個老國有企業都已經帳面為零了,為什么還要并購,就是看中無形資產和動態資產。我們要注意這個問題。”成思危說。 第二看并購后的企業運轉績效。并購之后企業價值是否增加,如果增加就是互利雙贏,就是達到了目的。 第三,不要看外資賺錢多少,而是要看它賺的是否合理。“有人說外資通過我們的銀行賺了大錢,我說是沒錯!但是它只占了25%,如果他們賺了100億美元,我們占了75%,賺了300億美元。沒什么不好,沒有它進來,它的100億賺不到,我們的300億也賺不到,所以我們要理性的看外資并購的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