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元石油催通脹 產油國難獨善其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0:25 第一財經日報
陸志明 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挑戰100美元的關鍵時刻,第三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國家元首峰會于11月17日正式拉開序幕。 來自歐佩克12個成員國的35位石油部、財政或礦業部長將在此進行為期兩天的封閉會議。會議將就未來能源政策、可持續性發展以及環保等問題進行磋商。然而,據此間一份峰會聲明草案披露,歐佩克將忽略美國敦促該組織進一步增產的呼聲,并且很可能在下個月的部長級會議上也不會宣布增產計劃。 取而代之的是歐佩克打算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一項旨在促進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暖的國際發展基金,其規模可能達到30億美元。拒絕增產計劃而改投環保基金,在其他石油消費國眼中難逃“避實就虛”之嫌。 將當前的原油價格迅猛上漲歸咎于國際市場炒家惡意炒作與美元貶值,以看淡明年原油消費后市為由拒絕增產,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言之鑿鑿,實際上卻大謬不然。 原油期貨價格的走勢對產能變化是最為敏感的。即便是英國北海邊上的風暴也會促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大漲,更何況是占據全球產能40%的歐佩克的增減產決定。歐佩克若是有意調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未來的趨勢,那么宣布增產,哪怕是微量的增產計劃,也是短期內最為現實的手段。如果任由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原油價格到明年年中突破120美元也并非神話。 那么為何石油輸出國組織遲遲不愿干涉日趨高漲的油價呢?答案很簡單:石油輸出國通過其國有石油企業控制了國內的石油生產銷售,石油主權國家是全球高油價的最大受益者。受益者當然不可能主動犧牲自身的利益去增產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而維持高油價是其獲取最大收益的最佳方式。 高油價給石油主權國家帶來的不僅是源源不斷的財富,更是強勢的政治資本,但卻是對工業化以及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國家的剝奪。尤其是那些仍處于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石油能源就是國民經濟增長的血脈,高油價可能會對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產生成本上升和通脹加劇的壓力。 而對于產油國本身來說,高油價給本國居民帶來的高收益正在削弱本國經濟在其他方面的創新和競爭意識。同時,單一的經濟結構和對國際市場進口的依賴,引入了國際通脹的壓力,迫使產油國面臨著高收益、高通脹的壓力,進口工業品價格的上漲也蠶食了一部分高油價的收益。 雖然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利用廉價勞動力抵消了一部分高油價的通脹壓力,但如果產油國出于自身利益一味推動原油價格持續走高,挑戰全世界的承受極限,那么一旦突破臨界值,全球經濟恐將不得不再度咽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源、經濟雙重危機的苦果,屆時產油國恐怕也將難以獨善其身。(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博士)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