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田勇:上調準備金率 加息預期增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01:24 新京報
提高準備金率之后,為了有效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遏制通脹、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央行進一步加息是很有必要的。 1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1月2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后的準備金率水平已達13.5%。一年之內9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央行的這一做法史無前例,但又并不令人意外。 從“搬家效應”到“枯竭效應” 在傳統的貨幣銀行教程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屬于強力型的貨幣政策手段,因而西方央行一般慎用。但在中國,由于連年來金融體系流動性的泛濫,因此央行的頻繁使用看似違背金融學基本原理,實則具有合理性與現實性。 盡管央行今年來頻繁上調準備金率,但總體而言,前幾次上調的收效并不顯著。由于各家銀行手中的超額準備金水平本來就較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更多的作用在于“搬家效應”,即將金融機構手中本來就已富余的資金劃轉一部分至央行,而對實體經濟帶來的緊縮效應間接、也很微弱,或者說其作用近乎中性。 但最近幾次上調,其作用正在漸次放大。日前與一位中小銀行的人士交流,他不無憂慮地透露說,時下銀行的頭寸很緊,如央行再調高準備金率,他們就沒錢可交了,經營將“枯竭”。 因此,法定存款準備金的作用能夠從“搬家效應”過渡到“枯竭效應”,恰恰說明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果正在不斷顯現,它無疑會有利于抑制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 加息有可能接踵而至 那么,準備金率提高之后,銀行注定會為此而緊縮信貸嗎? 也未必。 從經營層面來看,銀行的資產主要由貸款和貨幣市場的投資構成。目前,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為7.83%,遠遠高于貨幣市場回報率3%-4%的水平。這樣看來,提高準備金率固然會使金融機構可貸資金減少,但由于貨幣市場利率水平仍大大低于貸款基準利率,因此,金融機構的理性做法有可能是,通過變現其貨幣市場中流動性資產的方式,來補充可貸資金,以使其放貸能力不受削弱。 同時,由于目前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暢通,央行提高準備金率固然會使貨幣市場利率水平適度走高,但卻無法帶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升,也就無法使得市場主體的貸款需求減弱。 由此判斷,在準備金率提高之后,為了從需求層面有效遏制信貸,央行有可能再次加息。 從當前物價水平來看,盡管9月份CPI已較8月份有所回落,但未來物價走勢的基礎并不牢靠,不確定性因素依舊存在。 因此,當前物價水平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而且,從央行的分析報告判斷,年內的整體CPI將達4.5%左右,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87%,這說明,為了保證存款實際利率不為負,央行亦有必要加息。 由于我國恩格爾系數較高,農產品等初級產品的漲價極易改變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而全面通脹的預期一旦形成,將會使消費者的行為發生變化,最終導致物價水平全面失控。 因此,當前穩定消費者的價格預期還是十分重要的。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意義在于,彰顯政府反通脹、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決心,因而能夠降低全面通脹預期。 以上分析表明,提高準備金率之后,為了有效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遏制通脹、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央行進一步加息是很有必要的。當然,緊縮的調控措施并非貨幣政策可以“一柱擎天”,當前宏觀調控中發揮財稅政策、產業政策等的作用也很重要。 □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