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市場杠桿撬開能源封閉之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16:3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本報評論員 金鳴 解讀中國能源戰略 觀點 歸根結底,中國能源供應的健康發展同其他領域的發展一樣,關鍵在于深化改革。 只有打破壟斷,放開供給權、定價權,讓市場機制在能源供應上真正起到杠桿作用,才能減少人為的市場失衡,讓能源供給進入良性循環。 近段時間,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突然遭遇缺油之痛。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汽柴油緊缺警報頻起;今年11月1日零時,發改委宣布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有專家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面臨比較嚴峻的能源問題。 能源短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均受到嚴重影響。關于能源短缺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油荒被人為夸大了 有人說,是國際石油生產出了問題,產能枯竭導致能源供不應求。但從國際能源權威機構傳來的信息來看,油荒被人為夸大了。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今年9月份的預測,目前國際石油、天然氣儲存應付到2050年綽綽有余,而中國也接連宣布發現了幾個大油田。但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石油業已成為世界貨幣戰爭的重要一環,通過拉高石油價格,那些擁有實物資源或者擁有資源定價權的國家,通過向出口加工拉升經濟的國家收取隱性“資源稅”,獲得了主要利益。為加入這場石油爭奪戰,中國石油巨頭們也在世界范圍內開發新的油源,鋪設新的管道,設立第三條亞歐大陸橋以保障運輸生命線的安全。這是中國政府創造一切條件為石油壟斷企業在金融、資本、消費市場集聚資源的根本原因,這樣做的后果直接導致石油行業成為政府壟斷市場的典型縮影。 也有人說,是當前經濟增長太快,居民的需求增長太快,所以導致了能源供不應求。的確,幾乎沒有人想到,中國經濟會在1997年處于下滑態勢后突然發力,形成一個由工業化、城市化和居民消費現代化三大動力拉動的超強增勢。因此,這一說法聽起來有些道理,因為電力最短缺的地方,往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不過,這樣的解釋翻譯成經濟學語言就不是那么理直氣壯了,因為它的意思就是:市場錯了,經濟增長得沒有道理。而我們知道,好的商家,總是未雨綢繆,會在酷暑之前準備好涼傘。因此,市場永遠是對的,消費者永遠是對的,你不能抱怨市場太熱。 答案只能從市場壟斷體制去找 最終答案只能從供應方面來找。是供應方面出了問題。那么,是供應商的問題嗎?也許!但也未必。 與競爭性領域有所不同,到目前為止,石油供應是高度管制的供應,這種買賣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從這個角度講,能源供應不足,與其說是兩大石油巨頭的錯,不如說是管制者的錯,是規劃出了問題。是石油行業的國家管制主義加劇了業已失衡的石油市場,本應成為市場化改革制訂者與督導員的政府部門淪為救火隊長,勉為其難地平衡各方利益。說到底,石油壟斷巨業由政府控股,最終得由政府承擔成本,從小處看利益聯系密切;從大局看,政府管制所產生的巨無霸央企已經使中國的石油安全被動捆綁在了石油壟斷企業上,所謂尾大不掉,莫此為甚!每次油價大幅上漲是石油巨頭們逼迫定價市場化的絕佳機會,其實質是在獲得了資源壟斷權之外,加上定價壟斷權,在批發價格之外再獲出廠價與銷售價,這樣壟斷之環方能圓滿。 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是在市場經濟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制定反壟斷法。而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沒有市場的存在,經濟的運行基于政府的計劃安排,供應和分配都聽從于政府指令。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企業的規模和市場控制能力都較為有限,對市場經濟最具威脅的還是政府對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其中尤以借行政性壟斷限制競爭為甚。大量不合理的行政性壟斷有悖于法治原理,侵害了憲法上的經濟自由,違背了平等保護和法律保留原則,侵害了作為市場經濟要義的公平競爭秩序。 讓市場機制真正起到杠桿作用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在于自由、平等與等價交換。市場主體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自己的經濟權利,首先必須有經濟活動的自由權。如果沒有經濟自由,市場主體將無法自主作出經濟決策,無法自主地從事交易。因此經濟自由是市場經濟中對個體經濟權利的最基本要求,處于個體經濟權利的最核心位置。經濟自由是包括投資、就業、消費等在內的經濟活動不受他人強制的狀態。而行政性壟斷可能對一切經濟自由構成限制,特別是體現在對經營自由和消費者自由的侵害上。 今天,我們看到,凡是放開的領域,凡是競爭的領域,都是供過于求的領域,都是資源配置比較有效的領域,那是得益于改革開放,而凡是管制的領域,凡是政府插手的領域,都是供應不足或者低效的領域,能源是這樣,中小銀行的貸款是這樣,土地供應也是這樣,其背后的原因都完全一致,那就是政府干預破壞了正常的供求關系,并扭曲資源配置。 歸根結底,中國能源供應的健康發展同其他領域的發展一樣,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其中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完善石油市場的準入制度,特別是要允許更多的投資者、包括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進入這個這個有利可圖的領域。二是要完善價格管理,既包括供給方的價格管理,讓供給方競價上市,也包括需求方的價格管理,讓消費者競價購油。三是完善石化供求領域的審批體制。只有打破壟斷,放開供給權、定價權,讓市場機制在能源供應上真正起到杠桿作用,才能減少人為的市場失衡,讓能源供給進入良性循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