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房價到底高不高 房價會不會一直上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4:22 新華網(來源:經濟日報)
近幾年,全國大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不少人包括一些專家認為,房價上漲應該會受到遏制。然而,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價上漲之勢依舊強勁。當前的房價到底高不高?房價還會不會一直漲?如何保障廣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對這些問題,處在不同位置的人明顯有不同的看法。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往往會看見一些針鋒相對的觀點,似乎讓人無所適從。正確認識這些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加強調控,對癥下藥、加大力度,遏制房價上漲勢頭,這既是廣大群眾的強烈呼聲,也是關乎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問題。 當前的房價到底高不高?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07年7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與2006年同月相比)上漲75%,繼6月份創下自2005年7月對房價實施月度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后,7月份再創新高。新房售價漲幅最大的城市依次為:北海18.6%、深圳16.1%、南寧和烏魯木齊12.0%、北京11.6%。另據新華社報道,2007年一季度北京市最貴樓盤成交單價高達49215元/平方米,五環以內住宅期房均價沒有低于10000元/平方米的。深圳全市商品房成交均價已達15487元/平方米。 目前的房價到底高不高呢?一方面,社會上關于房價高的議論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講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房價還不算高,中小城市與大城市比,仍有“正常上升的空間”;還有的說目前房價上漲幅度尚屬合理。 那么,房價高或不高,到底誰說了算?住房作為一種商品,其價格高低有沒有一個公認的客觀標準? 按國際上通行的衡量標準,房價的高低主要是相對于住房購買力而言。購買力也有大小之分,但最有代表性與說服力的應該是普通居民的購買力,超出普通居民購買力水平的房價就是過高。最常用的衡量購買力的指標是房價收入比,發達國家一般為3—4倍,即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用三四年的全部收入可以購買一套中等檔次的住房。美國目前的房價收入比為3倍多,日本的房價收入比為5—6倍。通常認為這一比值在3—6倍之間都是合理的,超過6倍即說明房價偏高。1998年國務院在有關房改的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價收入比超過4倍的,應當獲得住房補貼,這說明我們也是基本認可這一指標的。 僅僅在幾年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還是處于合理范圍之內的,但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目前全國城鎮平均的房價收入比已達到8倍左右。如統計數據顯示,深圳2004年和2005年的房價收入比分別是6.52倍和9.83倍,而2006年則飆升至15.76倍。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已達到兩位數。對于中小城市來說,房價和大城市比可能還不算高,但房價與當地居民收入比則可能并不低。 此外,也可以通過同世界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的房價進行對比,來分析我國大中城市的房價。目前,美國是發達國家中房價上漲較快的,但紐約的房價在猛漲15倍后,其 判斷房價高不高,還可以從房地產業的利潤率來看,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房價越高,則利潤率越高。迄今為止,大多數房地產企業都拒絕公開房價成本。但從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政府部門、媒體、研究者和開發商自己提供的數據入手,仍不難看出房地產業利潤之高。比如,2005年新華社記者在福州調研的數據顯示:當地房地產開發的平均利潤率為50%,最低的約為20%,最高的超過90%。2007年4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披露了上海某樓盤房價虛高的真相:真實成本約6000元/平方米,開發商最終向消費者發售時房價已抬高到了18000元/平方米。 所以,無論從居民購買力來看,還是從房地產企業利潤率來看,無論從國內范圍來看,還是從國際范圍來看,我們對國內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高低都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房價是不是會一直上漲? 我國的房價下一步將會怎樣變化?是否還會一直漲下去?報刊上、網絡上不少開發商和專家說,“歷史證明所有的房價都是永遠上漲的”;還有的講,“保守”一點的說法是,“房地產還要漲個十年、二十年”。對此到底該怎么看呢?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部門,它自然也要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發展不可能永遠持續地高增長,它也有正常的下降和調整階段。世界發達國家及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發展歷史均表明,即使是正常的房地產成長期,房價有明顯上漲的階段,也有明顯調整或下跌的階段。房地產市場總是有漲有跌,呈周期性的波動,沒有永遠上漲、只漲不跌的房市。 但是,也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有著“特殊國情”:可使用土地會越來越少、城鎮化進程會越來越快、人們用于投資的“閑錢”也會越來越多,這三大“剛性需求”將支撐著房價不斷上漲。那么對此又怎么看呢? 我國人多地少是事實,但這不是絕對稀缺,而是相對稀缺。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的人口密度并不太高,低于日本、韓國、英國等很多國家。按照“土地稀缺論”的邏輯,日本的土地比我們更為稀缺,日本的房價更應該一直上漲。但是,恰恰是日本,卻上演了世界房地產史上最富戲劇性的地價急速升降的“土地神話”鬧劇。1983—1988年,日本東京商業用地的價格上漲了250%,住宅用地價格上漲了200%,房價也呈螺旋式上升,產生地產泡沫,最后蔓延為整體經濟的泡沫。物極必反,1990年年底泡沫經濟崩潰,房價開始大幅下跌,到1997年差不多回到了泡沫化的起點,住房用地的價格也跌去了70%—80%。被人為炒得過高的東京土地價格最后又回到了起點,“土地神話”破滅,日本經濟由此也陷入漫長的蕭條之中。 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較低,總體上只有43%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因此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未來還將有數億農民進城。他們對住房的確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也要想一想,以目前我國城市的房價,有多少農民兄弟買得起房、進得了城呢?實際上,當前的高房價不但無法從城市新增人口中獲得可持續的支撐,還會抑制需求,導致城鎮化進程受阻。大量收入很低的進城務工群體,不可能買得起房,只能租住在高樓大廈的地下室里,或者是城市與農村的邊緣區,成為城市的弱勢群體,極易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我國城鎮化進程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與收入大幅度提高,不少人有了“閑錢”,產生投資需求,同時外資也看好中國的發展,不斷加大在我國的直接投資,表現在房地產市場上,就是“炒房”行為愈演愈烈。那么,這種投資需求能夠支撐房價不斷上漲嗎?不能。過分炒作房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經濟投資過熱的現象。在大量資金的推動下,導致 因此,無論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還是從我國的土地國情、城鎮化進程和房地產投資來看,房價都不可能一直只漲不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