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1:24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作者:李泊溪 我國經濟發展處在關鍵階段。我們理解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有許多成績同時也面臨若干主要課題要解決,可以說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創新現階段發展中持續、穩定、協調之間關系,將帶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這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測是很重要的! 2008年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從改革開放開始的1978年到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7%,近幾年達到兩位數字的增長。在我們面對經濟增長總體好形勢的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穩定、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物價上漲壓力增加、體制機制性障礙還沒有根本消除”。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戰略性的綜合治理,國家下決心做出不懈的努力。 對2008年的經濟發展,宏觀調控首先就要解決經濟發展速度偏快這樣一個重要問題。2007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在高位上呈緩慢上升走勢,經濟發展速度有所加快,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5%左右,必須針對此增幅進行宏觀調控,以避免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經濟由偏快轉向偏熱趨勢在加強。 2007年宏觀調控力度明顯,有些調控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適時出臺。如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利率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三大調控措施,取得一定效果。2008年繼續貫徹這樣的宏觀調控思路還可能產生后續效應,對經濟增長的穩定和適宜調控是有利的! 慕洕l展需要看,2008年需要完善和加強宏觀調控,進一步提高市場基準利率水平,繼續收縮資金的流動性。近期基準利率特別是存款基準利率的調高,縮小了存貸利差,但幅度不夠大,還有空間。同時警惕國際“熱錢”大量流入。要進一步運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票據等手段,加大回收市場的流動貨幣等綜合措施,穩定貨幣供給,抑制經濟過快增長?傮w上看,要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從穩定需求,特別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發,調低年初計劃的貨幣供應量! 規范股市發展,促進經濟與社會穩定 隨著上市公司業績的好轉,股市投資價值提升,股權分置改革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取得進展。我國股市走出低速,從2005年7月份開始出現恢復性上漲之后,國內投資者信心恢復,奠定了國內股市上漲的基礎。加上國內資金充裕,居民儲蓄巨大,可投資領域不多,股市上升吸引力加大,散戶投資者蜂擁入市,大批資金從銀行轉入股市,推動A股市場持續火爆。國內股市過熱主要是內資推動,外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前的情況是股市的市場市盈率已經很高,結構性泡沫已經出現,居民和資金擁入股市,產生了眾多隱患。一是,新股民風險意識淡薄,在國內股市監管不夠嚴格和炒作存在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上億股民跟風,造成股市大波動,這可能引發社會問題。二是,用于炒作的大量銀行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市,如果出現股市的泡沫破滅,股市的損失可能轉化為銀行呆壞賬,從而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此外還可能引發其他的連帶效應,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這種潛在的可能風險必須嚴格防止。國家有關方面已重視這個問題,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需要進一步強化,既要考慮有眾多股民這一因素,更不能因此而放緩調控的步伐,愈早采取措施愈好。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股市的市場特征很強,有其自身規律,股指特點與經濟運行特點不同,不能用穩定經濟的模式來穩定股指! 2008年,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加強監督管理、加強股市制度建設、規范股市發展、嚴厲打擊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規違法行為;進一步嚴查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并徹底嚴辦;進一步嚴查企業資金違規違法炒股和挪用公款炒股,加大懲辦力度;加強對境外資金的監管,嚴防外資違規違法流入股市。股市的發展和監管是綜合性問題,要與中國整體改革的推進相結合。特別是金融改革和多元化資本市場的建立,對股市的改革發展和引導國內投資者借助專業機構進行投資,以及提高股民素質等工作需要配合進行。 改善對投資的調控與管理 投資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過快增長也是使國民經濟從增長偏快轉向過熱風險加大的因素。因此,投資的增速倍受關注,抑制反彈,具有重要意義! 2007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反彈的態勢,值得認真關注。在投資中,增加較快的是企業應對匯率升值、出口退稅降低和國家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而加快技術改造的結果等因素,但原有投資中就有不合理投向等因素,新增投資應對原有不合理投資的替代。從投資持續反彈的情況來看,2008年對投資進行調控是促使國民經濟持續平穩運行的重點。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月度累計投資增速呈現逐月加快的情況看,新開工項目及其計劃投資額增加更猛,預示2008年投資增速加大的可能! 我們要重視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的三個原因:一是企業加快技改步伐是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產供不應求是房地產投資反彈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快速增長是相應投資反彈的重要原因! 2008年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穩定總需求,推進投資的市場化改革。繼續控制投資需求過快增長,并加強以下措施: 1.堅持減少資金流動性,嚴格控制信貸。 2.合理引導投資方向,在合理調整結構的情況下,重點壓縮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 3.提高生產要素價格和準入標準,抑制低效投資項目,完善并嚴格執行節能、降耗、環保、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市場準入標準。 4.改善政府職能、強化地方政府對投資的影響,加強對地方政府貸款項目的審查。 擴大消費初見成效,繼續引導內需 2007年以來,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快速增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這是多年來擴大內需期盼的結果。消費品零售額快速增長,帶動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2007年一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4%,比2006年全年提高3.3個百分點。當前消費需求呈現的增長態勢,是本輪經濟周期以來消費增長的最好狀態。 消費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是,收入快速增長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大! 2003、2004和2006年國家接連三次較大幅度提高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社會其它階層也都不同程度地比照執行,同時多次提高城市低保人員的補貼標準等,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經過一定滯后期,會對擴大消費產生積極的拉動作用。 二是,國民經濟連續數年高速增長,消費者信心倍增。 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GDP增速一直在高位,而且逐年提高,從2002-2006年GDP分別增長9.1%、10.1%、10%、10.4%和10.7%。這樣的經濟增長給廣大居民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增長預期和收入增長預期。 三是,農村市場零售額增速提高的幅度大于城市,農村消費拉動作用增強! 四是,住、行等城市消費結構升級產品消費增幅較高。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國經濟的增長使廣大居民進一步分享到了經濟增長的成果,這既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多年來宏觀調控的目標,有利于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種情況是來之不易的,也是初步的和不穩定的。我國要繼續執行引導消費的方針,在政策調控上必須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2008年,減輕居民消費后顧之憂的保障措施應加大,如完善和規范城鄉居民社保制度,擴大社保覆蓋面;出臺較多嚴厲的制止教育高收費、亂收費的措施,強調中、小學的義務教育性質;對醫療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政策等等。這些與全面推進改革密切相關,通過加大改革、加快國家化解未來可能加大居民支出的舉措,促使居民消費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在2008年,需要注意的是消費結構升級,其對中長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注意到,這一輪消費結構升級以買房、買車和裝修等為熱點,對房地產投資和相關工業發展的帶動作用較強,對資源和土地壓力在加大。因此,對這部分消費的增長應適度引導,不能過于旺盛,以利于經濟協調發展。總之,適度引導消費結構、升級速度,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 穩定外貿發展、支持進口 2007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截至2007年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369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高于2006年的23.8%,其中出口7657.3億美元,增長27.7%,高于2006年全年增速27.2%,進口6039.8億美元,增長19.6%,低于2006年的20%。盡管相差不大,但從方向上看,表明中國適當提高進口的設想尚待落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外貿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加工貿易比重很大,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又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相當一段時期,它不僅是中國的事,而且涉及到國際經濟。因此,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定的貿易結構和數量關系的調整,難以有根本性變化。國內外對此都應有清醒的認識,支持進口、促進進出口平衡、減少貿易摩擦是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重要內容。 2007年,我國出臺了鼓勵進口的政策和措施,進一步簡化企業的進口程序,并實施《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目錄》,取消了338個稅目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等一系列鼓勵進口的措施。 從外貿情況看,我國外貿順差較大,而且還有增長可能,2008年需進一步采取必要政策措施。政府近期采取的限制“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出口等政策,既有利于緩解出口增長,又有利用于環境改善與能源的節約,要重視加強政策執行力度,可考慮從控制出口過快增長角度調整稅收政策,也可以考慮必要的主動配額等控制措施。 我們要繼續關注美國房貸市場波動對美國經濟和消費的影響及對中美貿易的影響,特別是要關注對我國金融體系可能帶來的沖擊及風險防范問題。因此,在貿易的多元化方面,我們要繼續努力! 控制物價(CPI)漲幅,防止通貨膨脹 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達到1995年以來的最高經濟增長速度。由于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儲蓄投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較快地發展,同時要注意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問題,其中物價指數上漲,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高增長,但物價指數保持溫和上漲,這種所謂“高增長、低通脹”的出現引起了高度關注。經過相關部門的分析,得出結論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情況的存在是造成此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影響限度,出口和消費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變化,有可能改變這一狀況! 2006年世界糧食減產,加上美國等產糧大國將玉米用于生產生物質能源,國內糧食市場供求變化,同時國內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增長較快等因素都推動了物價的上漲! 2007年以來,我國豬肉等副食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8月31日,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價格每市斤13.06元,比4月上漲了50.8%,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0.3%。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了牛羊肉和禽蛋等副食品價格以及部分食品、制成品和餐飲業價格的上漲。這種情況已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四個文件,概括起來有10個方面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2008年要繼續狠抓落實。 消費物價的上漲,有長期高速經濟發展的積累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因素,糧食用途擴大,消費和出口增長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情況復雜。 我國經濟總量需求偏熱,已接近通貨膨脹的邊緣;需求偏熱與產能過剩(或結構性過剩),使通貨膨脹延遲產生;貿易順差增長到一定水平,消費增速達到一定程度,對消費物價上漲推動作用增強,流動性過剩對物價上漲也是推波助瀾。估計2007年的物價指數CPI可能超過4.5%,2008年物價指數還有繼續上升和向通貨膨脹靠近的可能! 總體看,物價漲幅提高,反映的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主因的市場作用的結果。2008年,國家除對物價采取直接的治理措施外,根本上還是要著眼對經濟發展的綜合調控來控制通貨膨脹產生的可能性。 從上述六點對經濟發展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來看,建議2008年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適度從緊,以促進2008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平穩、高效較快發展。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