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油巨頭的算盤太離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4日 11:15 經濟觀察報
文釗 成品油漲價了。每升汽油價格漲了四毛錢,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不是個小數目。沒有人愿意承擔漲價成本,如果一定需要我們承受,請給我們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 中國成品油價格17個月沒有動了,而在這17個月里,國際原油價格起起落落,從最低時的每桶50多美元沖到了90多美元。中國是市場經濟,油價是要反映供需關系的,能源價格是要體現出資源稀缺性的,這些,好像都可以成為漲價的理由。 我們還聽說,漲價是因為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按照油價80美元算,煉油廠每生產一噸成品油要虧損1000元,漲價是為了調動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保障市場供應。但這樣的理由,我們不能接受。 國際市場上,每桶原油價格突破了95美元,距離100美元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是否可以告訴我們,無論80美元或者90美元,都只是期貨價格,并非企業真實的采購價格。企業還有種種對沖工具,國內石油企業還有一部分石油是自己開采的,憑什么只拿80美元說事呢?況且中石化三季度財報還說,它前9個月的原油實現價格比去年降低了400多元人民幣,算下來每桶不超過60美元。 再看看中石化的財報,中石化告訴我們,它的煉油業務三季度虧損了52億多,但是別忘了,它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接近500億元。哪個企業因為自己的一個車間虧損,就敢跟股東說自己虧得很厲害呢?沒有人告訴我們,中石化今年是否還會拿到財政補貼,去年,正是以虧損的名義,國家財政給了他們50億元。 在哪個市場經濟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是這么調動的?都說油源偏緊,石油巨頭們開足馬力也滿足不了供應,因為一些地方煉廠虧不起都停工了。可是,就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品油的出口量還增長了30%,把成品油賣到國外的不正是那幾家石油巨頭嗎? 我們一直聽說,國家希望這些國有大公司充分發揮他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控制力和帶動力,危難時刻,不正是發揮他們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時候嗎?即使那些地方的煉廠出了問題,他們留下的市場空白,也理當由這些大公司填補。他們以國家壟斷的名義獲得的財富,在這種時候回饋于國民理所當然,即使國家已經開征了特別收益金,他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并不因此而一筆勾銷。 據說,漲價也是為了理順價格,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確實,國際油價一路上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受制于國內價格水平,實際上處于半停滯狀態。成品油價格要反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供求關系,要體現資源稀缺程度,油價要與國際接軌,這個理由很充分,不過,過去經歷的一切,我們確實看不懂。 就說國內價格跟國際接軌吧,成品油價格改革之初,國際成品油價格低于國內油價,我們怎么就沒接軌呢?國內價格沒有降下來,為的是保幾大石油公司的收益。去年3月到5月,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揚,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國內成品油兩次提價,漲幅累計達每噸800元,但是,到了今年初,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回落到每桶55美元左右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每噸只不過降低了220元。 如果說,這就是計劃中的接軌方式,這個理由,我們也不能接受。我們要問一句,在確定成品油價格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這些石油巨頭的利益,還是中國消費者的利益?為什么無論是低油價時代還是高油價時代,消費者都要為保證幾大石油巨頭的收益付出代價? 同樣,正確的價格信號確實有利于能源節約。中國石油年進口量早已超過1億噸,占總消費量的40%以上,用好價格杠桿,對于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利莫大焉。不過我們也確信,合理的價格水平基于充分的市場競爭,在一個沒有競爭的市場上,誰來確定價格的合理性? 就拿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說,原油成本加上加工成本,再加上合理利潤,根據改革方案,中國成品油價格將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定,看起來這沒有錯。問題是,我們如何確定有效率的加工成本,如何評估利潤水平的合理性,那些企業為自己設計的高工資和高福利,是否也在合理的范疇內? 我們支持接軌,支持理順能源價格,支持通過價格杠桿推進資源節約。不過,如果我們只是借用了這些名義,最終保障著那些石油巨頭們的收益,即使以這樣的理由,又怎么能夠讓人接受?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