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寧:要用科學發展觀理解金融生態建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45 華夏時報
金融生態主要是指金融系統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等等。金融生態是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改善金融生態,不僅有助于吸引資金和資本的流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而且有助于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防范金融風險,最終實現經濟金融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從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情況看,凡是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城市,都十分重視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如新加坡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后就開始培育和建設金融生態環境,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從一定意義上講,金融生態就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表現,一個好的金融環境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會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和融資的便利。因此,加強金融生態建設,無論對金融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對改善地區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科學發展觀理解金融生態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素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的理解和建設金融生態。 第一,金融生態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支持經濟增長,而且是要支持經濟的科學發展。要通過科學設計金融制度的機制,促進金融機制的合理配置,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促進各行業、產業的協調發展。 第二,在推進金融生態建設過程中,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金融環境。 第三,金融生態的建設主體不僅是政府和金融機構,更主要是在金融主體中占絕大多數的最活躍的工商企業及自然人,要充分發揮他們在建設生態中的積極作用。 第四,金融生態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經濟金融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金融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近年來在中央有關部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宏觀經濟環境方面,對經濟的周期性變化和經濟運行中苗頭性的問題,著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緩解了貨幣信貸的增長,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在金融法制方面,進一步支持和完善金融法律。《物權法》的出臺,為金融產權界定提供了法律依據。《破產法》的修訂,有利于金融企業努力實現資產退出。在金融行政方面,金融監管取消了大量行政審批制度,清理了大量與法律、行政法規不相符合的規章制度,提高了金融運行的效率和水平。在現代信用建設方面,建成了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系統,信用信息采集的范圍日益擴大。目前,我們已經為1000多萬家企業和5.6億人建立了體系。 當然,金融生態建設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今后一段時期,繼續加強金融生態建設的任務仍然比較艱巨。改革金融信貸環境是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中央銀行、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要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共同創建良好的金融生態。 一是人民銀行要進一步加強改進金融宏觀調控,努力保持地稅穩定,并且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繼續實施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靈活采取措施,完善創新工具,適當加大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努力維持金融穩定,為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同時,大力推進金融現代化,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金融服務的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今后的任務是大力推進金融統計工作,進一步增強統計服務功能,加快結算體系,改善交易環境,繼續做好個人的服務,農民工、銀行卡、特色卡等工作,繼續加強貨幣發行與管理,確保現金供應,加快財稅護行,橫向聯網,擴大支付業務的辦理,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銀行業、證券、期貨業和保險業的工作,深入開展國際合作,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湖南省金融服務創新綜合試點成果,為下一步在全國推廣積累經驗。 二是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轉換經濟管理職能,我國仍然處在結構不完善、社會主義體制的轉軌過程中,要進一步改變行政審批過多、審批規則模糊、審批職責不清的現象,正確界定政府和企業、市場的關系,把握職能的范圍和管理方式,這對金融生態建設具有很大的意義。 隨著市場配置能力的不斷增強,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主要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信息發布來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切實把社會管理職責轉變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理順融資渠道,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明確投資活動中風險和收益的責任關系,要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制,健全市場規則和維護市場秩序。 三是企業要增強信用意識,改善社會信用環境。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信用對企業和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信用體系的逐步健全,一方面會帶來整體市場交易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會通過貸款不良記錄增強企業的信用成本。企業應該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杜絕違約的行為。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也會繼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宣傳、輿論、監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的正向激勵和逆向的懲治記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