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金融新危機央行準備好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02:01 第一財經日報
全球金融新危機央行準備好了嗎 熊劍鋒 在股票市場從三四千點降到一千點,幾乎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政府后來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花了很大的代價把股票市場搞活了。方星海說:“我們的機制還是一個強大、負責任的政府的存在,大的危機也不太容易發生,或者發生以后也會得到糾正。” 在股指突破6000點的歷史高位之后,參加“華山論劍”的高手們也將主題鎖定在探求如何化解金融市場危機的議題上。 10月30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了建院以來規格最高的一次論壇——首屆清華管理全球論壇,央行行長周小川、沃爾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斯閣、黑石集團董事長兼CEO史蒂夫·斯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等悉數到場。 新興市場異乎尋常的繁榮是此輪全球金融市場活躍的最突出的特點。其中既有中國、印度這樣被投資者普遍看好的“金磚四國”的成員,也有越南這樣的后起之秀。 全球范圍內充裕的流動性將新興市場不斷推向高潮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的種子,市場不斷創造新的歷史高位紀錄,各種風險也在積聚。 中國股市“5·30”的故事已經眾所周知,在短短的幾天內,上證指數最低曾經重挫接近20個百分點。年中在印度政府宣布一項限制外資進入印度股票市場的政策之后,印度股市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創下了創紀錄的近9%的跌幅,印度政府不得不宣布緊急停牌。 如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所言,即便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和金融體系中,各種小危機也是不斷出現,關鍵在于成熟市場對此有良好的化解之道。借鑒成熟市場化解危機和自我完善的機制,無疑是當前短期風險積聚的新興市場所迫切需要的。 在危機中學習 周小川坦言,工作目標是盡量防止出現金融方面的危機,但是在金融系統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危機才是常態,不出問題還是“不太常態”的狀況。 “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與危機和困境共存,然后在每次都學到新的東西,不斷地改進自己,但是同時也避免不了下次還會發生。” 從各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周小川發現了普遍的成長規律:危機是麻煩也是機會,從危機中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成長之道。 以金融市場最發達的美國為例,上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高通貨膨脹,導致花費很大的力氣來抑制通貨膨脹。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有儲貸機構出問題。 在資本市場上,1987年美國股市發生“黑色星期一”,一日之內,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508點,跌幅達到驚人的22%,并且導致美國上世紀80年代末的經濟衰退。 1998年秋天,伴隨著亞洲金融風波及其擴散,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出現了困境,導致了一場小的危機,需要進行檢糾;2000年,發生了科技股泡沫破滅,也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動,有相當大的財富損失;緊跟著2002年安然和世通公司的丑聞,也導致了證券市場的震動。 “今年也發生了次級貸款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看到這種事情是在不斷發生的。但是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通過問題的發生, 一般來說都在事后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實質性的改進,也就是說我們是從摔跟頭的過程中學會更好地走路的,這個改進都是非常重要的。”周小川如此總結這些市場出現的危機和風波的意義。 周小川一一舉例說,美國上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在此過程中大家深刻反思了中央銀行的作用、獨立性、治理結構以及中央銀行跟政府、議會之間的關系。 1987年美國“黑色星期一”之后,中央銀行如何靈活地運用流動性管理對付可能產生的危機的問題受到重視。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家深刻地反省了保險機制可能存在的風險,1991年美國制定了《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使存款保險公司的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對于那些出現問題的,或者資本充足率不夠的,都有了更多的監管和限制的機制。同時搞了差別保費,更有效地對付了道德風險的問題。 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MC)出現問題以后,整個金融界都提高了警覺,使得對沖基金這類機構的杠桿率引起了商業性金融銀行充分的警惕,對杠桿率的認識都有了改進。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以后,大家也有了很多的認識。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也同樣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和麻煩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中國開始建立起宏觀調控的框架,學會了如何應用財政、稅收、貨幣等各種工具對經濟實現調控。 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不良貸款率高企的問題直接導致了第一次金融工作會議和第二次金融工作會議,采取的實現商業銀行體系垂直化、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進行財務重組,最終都比較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2000年的證券市場基金黑幕帶來的操縱市場和2001年銀廣夏帶來的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等問題,以及2003年的德隆系,“這些問題的出現,監管和有關的標準,特別是對于利用復雜的公司結構來操縱股價的,都給予嚴格的規范和監管。” 周小川將其觀察總結為兩點:首先是,金融系統的危機往往只是整個經濟的一個反映,金融系統大大小小的危機和困境,可能一小部分是金融系統本身產生的,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是整個經濟系統所出現的問題的影射,實體經濟肯定也有問題;其次是,成熟市場創新更多,碰到的問題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新興市場往往碰到的都是以前發生過的問題,可以借鑒成熟市場處理問題的經驗。 中央銀行應該鼓勵創新 在史蒂夫·斯瓦茨曼看來,現代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不斷創新,中央銀行對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危機的化解至關重要。 史蒂夫·斯瓦茨曼認為,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方金融行業之所以時而高漲、時而衰弱,并且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中央銀行的監管和支持。 “中央銀行的干預我覺得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只有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才能夠重新把握住一個金融體系的大局。” 史蒂夫·斯瓦茨曼認為,中央銀行的支持是美國金融體系得以不斷創新的重要原因。“在這個不斷創新的金融體系里,我們需要不斷地作實驗,但是作實驗的過程中,中央銀行不鼓勵是不行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星海認為,金融體系發生小問題的可能性很大。在避免大的問題發生方面,西方國家有兩個機制:一個是中央銀行的體系,另外一個是比較有效的責任追究機制。 應該建立公司治理和法律方面的責任追究機制。如果沒有責任追究機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但光有責任追究機制還不夠, 因為人有貪婪的本性,一些責任還不能得到馬上的追究,所以還是會鬧出很多的大問題,這個時候就要需要中央銀行來收拾這些問題。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方星海認為,中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太完善,中國市場本身也還是不太完善,所以責任追究機制還不是那么有效。中國的央行還不是獨立的,只是政府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國家避免大的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其實是有一個強大而負責任的政府。 在股票市場從三四千點降到一千點,幾乎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政府后來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花了很大的代價把股票市場搞活了。“所以我的體會是,我們的機制還是一個強大、負責任的政府的存在,大的危機也不太容易發生,或者發生了以后也會得到糾正。” 史蒂夫·斯瓦茨曼表示,除了央行和支持創新之外,保持開放也非常重要,只有開放才能與世界接軌,并且理解通行的金融規則,學習先進和成熟市場的做法。 “如果放貸方和借貸方都不理解這些簡單的金融原則,我想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使他們提高意識,金融體系才能創新,至少要保證所有的金融體系的參與者都能理解這個原則。”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