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資銀行海外擴張底氣從哪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01:45 中華工商時報
-余豐慧 工行宣布,將支付約366.7億南非蘭特(約合54.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標準銀行20%的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通過這項收購,工行不僅獲得了為中非貿易和投資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會,將觸角延展至非洲,完善了其全球化的布局,而且,此次收購為工行未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綜合化經營埋下了至關重要的伏筆。 早前我們已經知道,建行要收購美國銀行(亞洲),工商銀行要收購印尼哈利姆銀行,中行又要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其他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海外擴張的消息也不斷出現,民生銀行擬投資美國聯合控股的報道已經見諸媒體。似乎一個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高潮就要到來。 我們都曾經清晰記得,就在4年前,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被海外認為,在技術上已經破產,國際國內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前途彌漫著一片悲觀情緒,好像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已經“一文不值”,根本“沾不得”。原因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產生的大量不良貸款和極低的、不能抵沖任何風險的資本金充足率。在這種國際國內輿論環境和氛圍下,2003年國家決定國有商業銀行分批改制上市,2004年、2005年建行、中行在國內投資者不敢問津的情況下,決定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結果要價大大降低,海外戰略投資者趁機以極低價格參股。隨后中國工商銀行以及一些區域性股份制銀行也相繼上市。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截至今年9月30日,在全球前十大上市銀行市值排名中,工行、建行、中行分列第一、第五和第六位。2007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2544.3億元,相當于2006年全年利潤的84%。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從2002年末的23.6%下降到6.45%。2003年末,我國只有8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在8%以上,2007年6月末已上升到125家。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資本實力和充足水平三個重要指標的大幅提升,使我國銀行業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真正成為了實力雄厚、符合國際監管標準的國際化、現代化的商業 銀行。如今,中國銀行業已經成為國際投資界的寵兒,被視為搭乘 從被說成是在技術上已經破產,到成為國際投資界的寵兒,再到大打海外擴張牌,走向國際化。這個變化意義太大了。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作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決策是完全正確和英明的。中資銀行走向國際化的底氣來自于通過改革后實力的強大、業務發展的迅速和經營業績的突飛猛進,使其發自體內有了走向全球、向海外擴張的沖動。 在我國其他企業已經全面向海外擴張,紛紛展開國際化攻勢的形勢下,金融企業決不能甘愿落伍,決不能只有被動地被海外銀行參股、投資、收購。國際化是雙向的,金融開放應該是對等的。海外金融機構進來,中資銀行走出去,才是真正的國際化。今年9月,中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