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益訴訟公與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03:07 第一財經日報
田享華 收到一個律師發來的起訴狀,說是公益訴訟。案件不復雜:國內某銀行客戶在美國持信用卡消費美元,銀行明知客戶美元賬戶上有足額美元,卻沒有從中直接劃款,而是用該卡的人民幣購買美元再進行還款,導致客戶賬戶內人民幣被扣完后,無法再繼續償還美元消費。 最初,客戶辦卡開通了“自動購匯”和“美元自動還款”兩種功能,他認為“美元自動還款”顯然優先;只有當用戶卡里沒有美元可用于償還美元債務的情況下,才可以用人民幣購買美元還款。不過銀行卻認為是“自動購匯”優先,而且,銀行有時關掉“自動購匯”用卡內美元直接還款,有時是開啟“自動購匯”還款。至于是開是關則由銀行自己掌握。 銀行這么做當然是有好處的,比如賺個匯率差額之類。雖然從一個客戶賬上賺走的匯率差額不多,但若有幾百萬的客戶,這個數額就不可小覷。所以,案件的公益性就在于此,讓銀行解釋為什么可以這樣做,究竟獲利多少? 案件庭審時,還沒開庭就看見銀行的律師不斷接電話,我聽了只言片語就猜到銀行想息事寧人。訴訟請求基本同意,只是律師費由1萬元降為7000元。旁聽席的記者們開始暗暗交流,看來這個案子要黃了,公益訴訟打成了庭外和解。訴訟變成了實現原告與律師利益的策略,應邀前來的媒體記者成為他們獲益的幫手。 果然,原告與律師都認為銀行既然做了這么大讓步,再堅持讓銀行承認錯誤有點不好意思,至于讓銀行解釋為何系統會出現“違背常識”的操作,壓根就不算訴訟請求。所以,現場相映成趣的是記者失望的眼神。 我國沒有公益訴訟法,公益訴訟的啟動案由通常是個人利益受侵犯,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貪圖公益訴訟之名,最后只為給被告施加壓力謀求自己更多的收益,這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