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大升息幅度是宏觀調控的正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00:41 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宏觀形勢錯綜復雜的局面卻依舊難以清晰。2007年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數據在10月25日公布后,對加息迫近的猜測再次主導了經濟議題。 長期以來,讓中國的利率水平盡快正常化的呼聲早已經在有識之士中鋪陳開來,但是由于中國央行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很多順理成章的預測總是被時間捉弄得狼狽不堪。決策者們仿佛受到傳統調控思路的集體催眠,欣然接受了只有小幅加息才能使實體經濟運行良好的觀念,而對通脹預期正在突進的危險現實視而不見,這種觀念還會秉持多久?誰也不知道。 事實上,長期的負利率狀態已經在極大地透支民眾耐心,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甚至是流言都能點燃醞釀已久的投資熱情。通脹預期一旦形成,就會促使大量的存款搬家,增加金融投資的比例,財富效應又會促使物價上漲的進一步加劇。因此,貨幣政策的微妙之處就在于能準確地捕捉這種事態的演化,提前釋放出信號。但是,目前實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尤其是小幅加息政策已經被證明難以抑制高漲的通貨膨脹預期。甚至,小幅加息已經被理解成央行對通貨膨脹預期的擔憂,反而帶來更強烈的投資沖動,從而造成股市、樓市進一步脫離基本面的上漲。 在種種自限的障礙面前,貨幣政策的時間成本變得越來越昂貴,宏觀調控已經失去了最佳的調控時機。試想,如果在2004年至2005年間,通貨膨脹的苗頭初現和資產價格即將狂飆的前夜,決策層能及時防微杜漸,現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就不會出現。而彼時,投資已然過熱,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也若隱若現,盡管很多人已經指出了這個不良的趨勢,但是,對整體經濟情勢的討論仍然糾纏在通脹和通縮的沒有效率的爭論中,而沒有觸及到真正的要害。痛定思痛,目前貨幣政策的著力點必須是早日讓中國的利率水平回歸到“正利率”狀態,以激起民眾的正反饋效應。正如我們最近一直所強調的,此時央行54個基點的加息幅度,而不是以往已經能被市場準確預期的27個基點將是貨幣政策最合理的選擇。 當然,除了大幅加息之外,央行票據和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依然會扮演對沖流動性過剩的重要角色。但是,如果不伴以結構性調整的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這兩個工具的濫用會延長和激化流動性過剩帶來的痛楚。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歷史上罕見的繁榮,但是其脆弱性也正在體現。長遠來看,中國持續保持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是現實威脅,而難以避免的美元危機則是遠期威脅,這些都使中國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除非采取措施削弱中國經濟對美國出口的依賴性,否則一旦中國的貿易順差停止擴張的步伐,中國經濟將面臨最嚴重的挑戰:流入中國的大量FDI將會出現拐點,因為這些投資中大部分都是準備向美國出口的企業;而過多的資本流入造成的貨幣失控的局面可能也會走向反面,流動性過剩掩蓋下的經濟失誤就會顯現,產能過剩和通貨緊縮的陰霾將會重現。 居安思危,中國從30年前的一個窮國成功地轉變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中國政府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有理由相信,在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中國同樣會取得成功。為了搭乘更快速的航班,中國必須進行更富有創建的宏觀調控,這包括利率、匯率、資源改革等綜合政策的科學的統籌應用。目前,最可靠的方式是中國應穩步提高國內的工資水平,以刺激國內需求的強勁增長。相對于人民幣升值來說,提高處于金字塔底端的中國勞動力的工資,是修正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糾紛的一個值得肯定的方式,也符合擴大內需的現實要求。中國經營報記者:陳偉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