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匯儲備破1.4萬億美元:實力增長 壓力增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01:43 金融時報
記者 楊建瑩 擁有足夠多的外匯儲備已不僅僅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壯大、綜合國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如何扭轉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趨勢和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率,已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2003年以來,中國GDP年均增速較同期世界年均增速高出5.5個百分點,而在此期間,中國坐上世界經濟總量第四把“交椅”,并與前三位的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不斷縮小。200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連升3位居世界第三位,至今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4336億美元,同比增長45.11%,外匯儲備也躍居世界第一位。 外匯儲備是一國財富的積累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14336億美元,意味著我國有著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我國足以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 外匯儲備增加并保持足夠規模的外匯儲備有利于應對能源、資源進口等國際支付的不斷增加,應對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同時有利于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發展。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處于經濟轉型中的發展中大國,保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對保障國際支付、經濟安全和金融穩定以及滿足國家戰略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今天,我國外匯儲備高達14336億美元。但在1980年,我國不僅沒有外匯儲備,而且還背負著外債。1981年底,外匯儲備首次達到27億美元;1990年底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10.9億美元;1996年底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50.5億美元;2006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0663億美元。 透過數字可以看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開始迅猛增加。14000多億美元巨額儲備,是我國經濟多年高速增長的結果。27年來,從零到14336億美元,這樣的飛躍引來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總體看,我國高額外匯儲備是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外貿規模不斷擴大和利用外資保持較高水平的背景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形成的,是我國抓住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調整轉移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成果。但我們也要看到,近幾年外匯儲備在高位上持續迅猛增長是國內經濟結構失衡的表現,即經濟增長過度依靠凈出口和投資,國內消費相對不足。同時,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并在宏觀調控、儲備資產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導致貨幣供應的調控壓力驟增,宏觀調控面臨的復雜性增加。外匯持續流入會引起國內貨幣供給流動性增加,容易刺激過度投資和資產價格膨脹,貨幣政策將被動對沖過多的流動性;二是外匯儲備資產的市場風險增大。由于外匯儲備規模龐大,國際上主要貨幣匯率、利率特別是美元明顯波動以及通貨膨脹水平發生變化等,都可以影響儲備資產的價值和收益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指出,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不斷地增長,有可能會產生四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和風險:一是有礙我國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二是不利于提高我國總體經濟的運行效率;三是可能面臨美元貶值的風險;四是需要承受很大的國際壓力。 所以,擁有足夠多的外匯儲備已不僅僅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壯大、綜合國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如何扭轉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趨勢和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率,已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為扭轉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趨勢,國家全面啟動了擴大內需、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經濟結構優化政策等。這些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出口退稅率、提高勞動力工資、限制高耗能和高污染產品出口等。在與上述政策的配合下,我國還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繼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逐步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為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率,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決策高效、授權清晰、經營專業、風險可控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已基本建立,并實現了良好效益。隨著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必須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富余儲備的多元化運用渠道。在外匯儲備管理和使用問題上,既要防范和降低可能的經濟金融風險及各類損失,也要適用外匯儲備規模增大后對收益性要求的提高,積極穩妥地擴展外匯儲備投資運用渠道,實現外匯資源的有效利用。近年來,我國已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注資改制國有銀行,不但促進了國有銀行改革,也大幅度提高了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滿足企業、個人和金融機構合理的持有、使用及投資的外匯需求,支持、鼓勵我國民間對外投資,變“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以及成立國家外匯投資管理公司等。而如何進一步用好外匯儲備,提高其投資收益率,仍將是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