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除熱錢迷思 擺脫負利率之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01:58 21世紀經濟報道
9月份CPI等宏觀經濟指標將很快公布,但高企的數值已經毫無懸念,市場估計9月份的CPI必然會在6%以上。8月份高達6.5%的CPI指數是一個真正的通脹起點,因為1月份-7月份的CPI均值不過是3%,而8月-12月的CPI均值很可能要超過6%。盡管很多人將8月份CPI的高值歸咎于豬肉價格,并認為隨著豬肉價格的快速回落,CPI會處于一個快速下降的通道。但9月份的數據顯示,豬肉價格下降的同時卻是蔬菜、雞蛋的進一步攀升,并且此前“蜷縮”的PPI也開始迅速上漲,它是一種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它“發(fā)作”時間會比較長。 必須承認,目前已經處于一個十字路口:選擇低調的、小幅度累積型政策還是選擇信號明確、高調的嚴厲型政策?這是一道棘手的選擇題。實際上,央行似乎已經向社會傳遞了未來的選擇方式。在9月28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決議中,央行認為今后應繼續(xù)實行穩(wěn)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適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這一表述與第二季度例會決議有明顯的不同。也就是說9月28日的例會將第二季度例會中的“應繼續(xù)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表述刪改了,變成“適當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力度”。 毫無疑問,“適當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力度”最核心的手段只有兩個,一個是提高存款準備金,另外一個是加息。提高準備金是迅速凍結流動性的做法,它可以抵御來自貿易順差、熱錢涌入帶來的流動性輸入(特別國債暫時沒有更大程度地發(fā)揮這方面的作用)。而且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好處是,這種“封存”銀行系統(tǒng)的流動性同時也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保險行為”,相當于為銀行體系凍結了較高的備付金,一旦未來中國銀行體系的貨幣信貸面臨較高的流動性不足,那么央行可以通過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來給予相應的化解。 其實在控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方面,沒有比加息更好的手段了。一般來說,長期的負利率政策是不可取的政策,它不僅引發(fā)了金融資源大面積錯配、推高了房地產價格和股市價格上漲的預期,并產生了低效率的資金使用現象。另外它也壓縮了未來貨幣政策空間,也就是說一旦負利率這一模式被凝固化,如果未來出現經濟滑坡,那么再將利率下調也于事無補了,日本的經歷(零利率陷阱)已經展示了長期負利率的可悲。毫無疑問,負利率是一種存款人對借款人(主要是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補貼、是一種打擊誠實的儲蓄行為。當然一些人士會說,公眾為什么要一定選擇存款?這種言論忽略了大部分弱勢人群在金融資產選擇上并無充分的自由,比如全社會每個在崗或退休職員都依賴銀行的代發(fā)工資,這實際就是一種非自愿活期存款。所以說,負利率政策是一個“掠奪性”的政策。還有一種攻擊“上調利率”的常見說辭是“美聯儲大幅度降息50個基點,這封鎖了中國上調利率的空間,因為中國上調會引發(fā)熱錢進入,抵消了緊縮效果”。真實的故事是,熱錢流入所追逐的主要是資產價格增值,而不是利息收入。 目前大規(guī)模加息的時機完全成熟,央行可以考慮加息的整體性幅度為0.54%。當然一種更謹慎的做法是將存款利率上調0.54%、貸款利率上調0.27%,同時取消5%的利息稅,用最短的時間來扭轉負利率的局面。這是因為,持有全國性牌照的商業(yè)銀行大部分都已經上市,它們的資本金充裕,通過“不對稱加息”可以降低它們對利差收益的依賴,迫使它們進行創(chuàng)新和轉型。實際上,在1996年之前各大銀行為了取得信貸資金,高息攬存,使得存款利率并不低。但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央行提高了信貸利率上浮空間,但同時限制了存款利率的上浮,結果是存貸款加權平均利差持續(xù)保持于高位,這構成了目前銀行系統(tǒng)放貸沖動的基因。況且,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高速發(fā)展,商業(yè)銀行已經到了必須開發(fā)面向資本市場的金融產品歷史時期,綜合化經營不是時髦而是生存的必要手段,這就是說,服務性收費而非存貸款利差應該成為銀行未來的收入主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