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稅百強榜”重新審視
熊劍鋒
除了“油煙味”之外,納稅百強榜上壟斷企業云集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大阻礙。在所有的500強的榜單中,具備壟斷性質的企業超過50%
“誰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看看這個國家的稅收吧。”200年前,亞當·斯密就揭示了稅收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反映經濟結構的功能。稅收不僅僅反映一國的財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且也能反映這個國家的“財富”是由“誰”創造的。
9月8日,由國家稅務總局計劃統計司和中國稅務雜志社主辦的2006年納稅百強系列排行榜,顯示了創造財富者的最新結構。
第一個萬億元營收公司
據中國石化2006年報數據,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4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1%左右,成為中國第一個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的公司。全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達486億元,比上年增加38.78%,中國石化以近178億元的納稅額位列百強榜第四。
中國對能源的強勁需求創造了中石化的奇跡。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和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2006年8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06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其中,中國煤炭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業上升8.7%,有色金屬行業上升0.4%,電力行業上升0.8%。
這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而言,不是一個讓人高興的消息。在“十一五”規劃中,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關鍵詞之一。“十一五”規劃第一次對于單位GDP能耗提出了硬性指標:五年內降低20%。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戰略目標的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從納稅百強榜反映的信息來看,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起步艱難,任重而道遠。”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岳樹民表示。
首先,“油煙味過重”,是實體經濟中煙草、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壟斷型企業驅動經濟發展的真實反映。
在最近五年的納稅百強榜的前十名當中,仍然是石油、煙草等行業的天下。其中煙草行業最少三個以上的名額,石油行業也占據了三席以上的位置。其中大慶油田更是自納稅百強榜公布以來連續占據百強首位。
2006年納稅500強榜單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等資源性行業和煙草行業仍占據500強的半數以上,分別有174家和71家企業上榜,共計納稅4523.58億元,占500強納稅總額的58.42%。
煙草制造業以1761.50億元的稅收領跑其他行業,100家煙草企業遍布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河南和云南兩省各有10家企業上榜。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位居次席,納稅1578.09億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煙草行業在稅收百強榜上的持續走強,反映的是我國相當部分地區經濟發展和政府財政依靠煙草的尷尬事實。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勇氣嚴格控煙,“如果在公共場所嚴格禁止吸煙,煙草業的稅收恐怕要大幅下降。”岳樹民表示。
而資源性行業稅收的持續走高,既反映了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世界范圍內石油等資源型資產價格持續走高的形勢,更反映了以資源驅動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對資源需求的持續旺盛。
岳樹民表示,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將不會改變,此外,由于中國即將進行資源稅改革,國民經濟中其他各行業為獲得資源將付出更高的價格,資源類企業的收入和稅收都將繼續走高。
壟斷企業云集
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經濟結構調整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而經濟效率和產業競爭力提高則是經濟結構調整所追求的基本目標。
除了“油煙味”之外,納稅百強榜上壟斷企業云集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大阻礙。在所有的500強的榜單中,具備壟斷性質的企業超過50%。
這一點在煙草、石油化工和移動通訊行業中表現尤為顯眼。在500強名單中,由于稅收屬地化管理,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這兩家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就占據了50家之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占據了24個席位。
在實施嚴格的行業準入的煙草業和資源性行業中,總共上榜245家企業。
在此次納稅百強榜中,銀行業表現搶眼,出現了全面上揚的趨勢。除了排名第二、三位的中行和工行,還有22家金融企業入圍,納稅總額較上年增長了93.7%之多,不但成為納稅增幅最大的行業,金融業也是平均納稅額最多的行業。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民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這個結果反映出這一年來經濟形勢變化因素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這些變化和國家政策與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如讓銀行甩掉包袱的股份制改革、貸款利率的提高以及資本市場的繁榮等,都讓金融業的利潤在去年大幅提高。”
但是在金融業利潤和稅收都大幅飆升的時刻,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仍然難以擺脫壟斷的嫌疑。在24家上榜的金融機構當中,銀行占據了18席。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銀行業的利潤飆升,前提是虧損和呆壞賬由國家來兜底和承擔。匯金公司先后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注資數千億元。而擁有強大的行政資源正是壟斷企業的特征之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