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濟透視:油價新高的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06:52 人民網-人民日報
杜偉 近日,由于美國煉油能力遭受颶風破壞以及商業石油庫存下降高于預期,紐約市場油價13日首度收于每桶80美元之上,創有史以來名義油價新高。事實上,自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呈上升態勢,升速之快,持續時間之久,在“和平”時期實屬少見。那么,本輪油價攀升的主因何在? 首先,世界范圍內石油供需矛盾日趨突出是本輪油價走高的根本原因所在。據英國BP公司統計,自1981年以來,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就已經超過了生產量,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今。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石油產量已經或即將走下坡路,全球原油的剩余產能所剩無多,大多數國家的煉油能力也幾乎達到極限,與此同時,原油的需求量卻仍在繼續增長。盡管此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已決定從今年11月1日起日增產原油50萬桶,但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緊張的局面,消息宣布后油價仍一路上升。在能源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都很低的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導致油價扶搖直上。 其次,短期內大量資金對石油期貨的炒作,也對油價的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花旗集團去年5月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商品市場持有的月度平均投機額超過1200億美元,主要來源于天然氣(303億美元)和原油(301億美元),考慮到期貨保證金交易的杠桿效應,巨大的投機交易量對原油期貨價格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目前和以后炒作石油期貨的資金恐怕都將不在少數。 再次,近年來美國政府推行的弱勢美元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油價上漲。全球的原油交易幾乎都以美元標價,美元貶值帶來了油價上升的壓力。為了維持原來的收入和購買力,提高油價則成了石油輸出國的主要策略之一。研究證明,美元匯率轉嫁對于能源和原材料的傳遞彈性接近于1(指美元貶值1%時,進口產品價格上漲的百分比),這表明美元貶值會造成油價同等幅度的上升。另外,技術因素、氣候因素、政治因素等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油價。 應該指出的是,盡管近年來名義油價屢創新高,但實際油價仍低于歷史最高水平,對世界經濟的實際影響也相對有限。從表面上看,雖然現在的世界經濟總量遠大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的經濟總量,但各國的宏觀調控能力相對而言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各發達國家的能源使用強度減弱,因此,高油價對世界經濟的整體影響比以往要小得多。 回顧近7年來國際油價的走勢不難發現:油價的年度高點幾乎都出現在用油高峰期和颶風多發的夏、秋兩季,春季則為調整期。目前來看,只要影響油價的基本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國際油價就很難出現深度回調。另外,油價再度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有大的地緣政治事件發生。 每桶80美元的油價已經不低了,連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德里也覺得這一價格“太高”。投資家巴菲特對中石油股票的減持,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出他對高油價能否持續的擔憂。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