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內陰外陽人民幣變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5:23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近期,人民幣的兩面性——對外升值卻對內貶值讓人們大為不解。一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與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前匯率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升值了9%。 另一方面,國內通貨膨脹形勢嚴峻,昨日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5%,創10年新高,豬肉、蔬菜、房產等價格的上漲讓更多人切身體會到“錢越來越不值錢”。 人民幣的雙重身份 升值和貶值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詞匯,看似人民幣陷入了一種怪圈:我們感覺不到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帶來的購買力增強,卻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幣購買力日益削減的無奈。 “升值對持有外債比較多的企業或者進口類企業比較有利。個人如果沒有出境留學或者出境旅游等,其實是享受不到升值好處的。”世華財訊邱華凱說。 其實,所謂的人民幣升值也僅僅是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日元和港元等貨幣的升值,相對于歐洲貨幣甚至是貶值的。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兌歐元貶值了約3%。并且,同期美元指數(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貶值9.2%。這似乎暗示著人民幣兌美元自匯改以來的升值其實只是美元貶值的結果。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奚君羊告訴本報記者,“一國貨幣的價值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種是對外價值,另一種是對內價值,對外價值的主要表現為其能換取多少外幣,貨幣的對內價值就是貨幣的購買力。” 人民幣的對外價值增加,意味著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可以兌換的美元數量增加了。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所能夠買到的商品或勞務數量,價格水平越高,貨幣購買力就越低,其對內價值相應也就越低。 在經濟學家謝國忠眼里,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其實就是強勢貨幣和通貨膨脹的共存。這種現象并不是孤例,在過去5年里,印度的通貨膨脹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與此同時,印度貨幣升值了10%。 根源在于內外部失衡 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若即若離的聯系,并且也可以互相影響。人民幣的升值趨勢會吸引外資涌入,央行被迫向市場投放超過實體經濟需要的貨幣,導致流動性泛濫,進而推動物價上漲,引發人民幣對內貶值。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韓高峰說,“通脹會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的變動是由兩國或者兩個地區的相對通脹率決定的。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幫助緩解通脹。“兩者之間是有聯系,但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通貨膨脹無論何時都是一種貨幣現象,所以流動性泛濫會帶來通脹動力,但通脹壓力并不只來源于流動性泛濫。”程實說,“對外升值的核心要素是實際匯率向均衡匯率的趨勢回歸;對內貶值的核心要素是通貨膨脹,兩種現象的耦合是國際金融局勢大幅震蕩和中國金融改革穩健前行的‘擦肩’。” 程實表示,流動性過剩、投資加速、信貸投放加速以及資產泡沫的潛在堆積,是內部失衡的重要原因;外部失衡原因在于經濟周期的國別錯位,以及開放的不對稱性以及資本的非自由流動等。 謝國忠認為,強勢貨幣與通貨膨脹相伴隨的現象將一直持續到通貨膨脹率再次趨于正常為止。在他看來,在中國它將一直持續到2008年的下半年。 據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