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次級債危機不會終結全球經濟繁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3:0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8月初,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席卷了債市、信貸市場、股市和匯市,引發全球金融動蕩。雖然這場危機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非常強烈,但從中長期看影響不會很大。目前,全球總供結與總需求大體相當,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均衡,這都保證了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不會很大。 由于全球金融體系較之以往更具彈性和風險承受能力,所以流動性不會因這場危機而長期匱乏。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將逐步消失,世界經濟仍將保持增長。 ⊙張鵬 丁華 次級債危機短期沖擊國際金融市場 從去年開始,隨著房價下跌和利率水平不斷提高,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到2007年一季度,逾期還款的比例和借款人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比例雙雙升至歷史最高點。不過直到此時,這些問題的影響還僅限于美國國內,甚至對美國的債市和股市也未造成很大影響。但在8月初,當數家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宣布因投資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而蒙受巨額損失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迅速升級,演變為全球金融動蕩,在極短時間內席卷了全球債市、信貸市場、股市和匯市。 首先,由于擔心與次級抵押貸款扯上關系,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持有的非政府債券,造成公司債等信用型債券價格大跌,而政府公債價格卻節節上升,與公司債的利差已經拉開到9·11以來的最大值。 其次,為了規避風險,作為信貸資金主要來源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采取了避險措施,金融市場出現濃重“惜貸”氣氛,由流動資金泛濫迅速變成為流動資金不足。 第三,除了已經曝光的幾家基金公司,投資者擔心還會有其他對沖基金出事,造成基金公司承受巨大的贖回壓力,被迫在全球股市拋售股票套現,導致各大股市普跌。7月19日,美國道瓊斯指數首次收于1萬4千點以上,創出了歷史性高點,但受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的拖累,8月15日,道瓊斯指數就已經回落到1萬3千點以下,在不到一月的時間里下降了一千多點。 第四,由于日元套利交易是全球流動資金的重要來源,在歐美股市和債市大跌后,日元套利者紛紛平倉,導致日元匯率上升,造成匯市波動。 次級債危機不會拖累世界經濟進入蕭條 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后,很多人對未來的世界經濟走勢較為悲觀,甚至認為像本世紀初的網絡股泡沫破滅那樣會隨之出現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但我們則認為,雖然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對金融市場的沖擊較為猛烈,卻不大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不可否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和2001年美國網絡股泡沫破滅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當時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出了問題,進而對金融市場產生沖擊。盡管有相似之處,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和網絡股泡沫破滅也存在根本的不同之處,從而決定了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要小得多。 第一,2001年網絡股泡沫破滅引起的經濟蕭條實質上是因為過度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引起的,是標準的供給大于需求的經濟蕭條模式。而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以及相關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主要影響的是消費領域,雖然客觀上會抑制需求,但是從美國勞動力需求的旺盛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供給過剩的情況。從全球角度來看,同樣也很難找到總供給和總需求失衡的證據。 第二,2001年后美國經濟進入蕭條階段是基于技術經濟周期,是關鍵技術應用從快速推廣階段向相對停滯階段轉化帶來的必然后果。而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是基于貨幣政策從寬松向緊縮轉化帶來的政策沖擊,屬于資產市場的波動周期。網絡股泡沫破滅后全球信息通訊技術產業進入了收縮期,各國在這方面的投資增速都明顯下降;而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在全球并不具有代表性,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并沒有出現相似的情況,例如日本的房地產價格仍在繼續上升。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在世界范圍內不同步,就可以舒緩其對經濟的影響。 第三,2001年網絡股泡沫破滅時美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但現在不僅三大經濟體中的日本和歐洲迸發了少有的經濟活力,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更使世界經濟的發展比過去均衡得多。據IMF測算,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國貢獻了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一半,其中僅中國一個經濟體的貢獻率就高達25%,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美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 次級債危機不會造成全球流動性緊縮 總的看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大。不僅如此,它對虛擬經濟的影響同樣也不會很大。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對金融市場最明顯的影響就是造成市場上的流動性由過剩變為不足,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 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發生后,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和債券,套現后從市場上抽走資金,加之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造成流動資金泛濫在一夜間變成了流動資金不足。對于流動性的這種變化,目前較流行的看法是由于對風險的再認識導致風險再定價和資產價值重估,投資情緒也會從前期的過于樂觀走向悲觀,從而市場上將出現流動性緊縮。但在我們看來,雖然未來投資者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會比幾個月前上升,但許多因素仍能夠保證市場上的流動性充裕。 首先,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并未動搖全球金融系統的根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規模不到3萬億美元(根據彭博新聞社的數據),美國債券市場協會的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底美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可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在美國金融市場中只占到一個不大的份額。而且,全球金融體系已經相對成熟,存在各種對沖工具和渠道,具有很強的風險分散能力。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向其他金融市場的擴散過程,固然是投資者總體損失加大的過程,但同時也是抵押貸款市場投資者的損失和風險在全球投資者之間分攤的過程,應當認識到這一過程的合理性。花旗集團估計,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造成的各類投資損失累計在55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全球金融市場完全有能力消化這些損失。 其次,中央銀行的注資行動會增加市場內的流動性沉淀。這次為了應對危機,美日歐的中央銀行緊急向金融市場注入資金,據統計自8月9日起的48小時,注資總額已經超過3262億美元。此次各國央行的舉動,和2001年9·11事件、2001年安然公司倒閉、2003年伊拉克戰爭等事件時央行的行動有很大的相似性,目的都是為了防止發生支付困難和流動資金匱乏,但結果都是因為短期的金融市場恐慌和動蕩增加了長期的流動性沉淀。 第三,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干擾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緊縮進程。由于世界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幅攀升以及勞動力需求旺盛等原因,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大。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各國大都已經進入加息周期,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但是,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后,各國央行為了維持市場信心不得不停止了加息步伐。8月份,美聯儲的調控重心迅速轉向金融市場,在連續注入流動性的同時,調低了貼現率半個百分點以支持市場的穩定。危機前,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于9月份把基準利率提高到4.25%,但目前看9月加息的可能性大大減小了。 第四,流動性過剩問題和全球化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全球化實質上起到了將生產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效果,從而大大節約了社會的資本耗費。 例如,在中國建一條生產線比在美國建一條相同的生產線,不僅能夠節約在土地、廠房和機器設備上的固定資本,還可以節約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上的流動資本。這就導致全球的投資的相對不足和儲蓄的相對過剩。這些富余下來的資本為了增值不可避免地要進入金融市場。 所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入金融市場的資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充裕,雖然在短期內會因為市場風險增大而暫時抽離,但不可能長期匱乏。 第五,全球貿易格局是流動性充裕的支持條件。東亞經濟與美國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美國經濟的特長在于高技術領域,而東亞經濟在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有自己的優勢。基于這種互補關系,客觀上存在著東亞對于美國的貿易盈余,以及由此產生的東亞國家的巨額外匯儲備。東亞和美國的貿易不平衡之所以可以長期維持,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著相對于貿易盈余的逆向資金流,即東亞國家的外匯儲備通過投資美元證券又流回了美國,實際上是對美國消費者的融資行為。雖然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東亞國家有減持美元資產的跡象,但不存在大規模減持的可能性,因為東亞外匯儲備美元化是維持對美國貿易盈余的一個必要條件。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東盟,乃至于日、韓都不可能不保持對美貿易順差,否則國內產能將嚴重過剩。只有經過長期的結構性調整,東亞經濟才可能擺脫對美國出口市場的依賴,而在此之前東亞國家的外匯儲備會繼續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的金融市場,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的一個重要來源。 世界經濟將繼續增長 總的看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對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大,世界經濟將繼續增長。 即使在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盟、日本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預計今年三、四季度美國GDP增速將在2%-2.5%之間,全年的經濟增長率也將大致在這水平,略低于潛在經濟增長能力。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有望在2.5%左右,日本經濟增速則大約為2.2%,與其潛在經濟增長能力相當。不同于以往幾次金融動蕩,新興市場經濟體在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中沒有受到明顯波及,印度和俄羅斯經濟今年仍將快速增長,為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提供動力。7月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5.2%,與2006年5.5%的增長率相差不大。(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建設銀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