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妖魔化中國制造的不實報道可休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7:10 人民網-人民日報
劉暢 日本貿易振興會近日進行了一項國際調查,了解各國政府對于中國產品的態度和動向。不少國家或地區表現出理性的態度,愿與中國攜手積極應對產品質量問題。中國已經在行動,為保證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加強管理力度,努力在經濟領域提高實力、增信釋疑。 對于食品自給率較低的日本來說,沒有中國產品,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有經濟界人士表示,希望中國產品恢復質量信譽,這對雙方都有利。但是,一些有失公正的媒體報道,使本就極易受輿論影響的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產生偏激甚至“妖魔化”的印象。 日本不乏嚴肅的報章雜志。它們重視原則,堅持較為冷靜、客觀的報道。但另有某些媒體報差不報優、報偏不報全,用聳人聽聞的字眼夸大渲染中國產品問題,以提高自身的發行量或收視率。負面新聞總會給人印象更深。一位日本新聞記者曾說,我們的新聞是商業化運作,什么能吸引讀者,我們就報道什么。至于是否全面、客觀、公正,要靠讀者自己判斷。這種說法大概代表了一部分媒體從業者的思維模式。 在中國產品問題上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這樣做損害的不僅僅是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對廣大消費者的傷害。就日本而言,對于中國產品問題夸大其辭的負面新聞之所以能夠蠱惑受眾,其背后至少有兩層心理原因: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在日本社會一直是令人關注的問題。日本在這方面丑聞層出不窮,遠有雪印牛奶、不二家奶芙的質量漏洞,近有摻假牛肉和北海道特產點心“白色戀人”篡改保質期的問題。對于在食品方面相當挑剔的日本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原本就是個敏感話題。中國產品無處不在,發生的問題即便僅是局部,也會劇烈牽動輿論神經。此外,一些媒體對中國迅速發展本來就懷有不平衡心理。憂慮不安和幸災樂禍相交織,使中國產品問題的報道必然失之倨傲偏頗。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迅猛發展的今天,無端指責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善意合作才會雙贏乃至多贏。實際上,中國出口商品經得起檢驗。與此同時,中國歡迎貿易伙伴按國際標準對中國產品做出理性、公正、客觀的檢驗和評價,所反對的是那些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的不實報道。中國產品在繼續改進質量的同時,理應保持繼續走向世界的自信。根據日本財務省近日的報告,2007年上半年,日本的中國食品進口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8%;7月份中國產品進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9.8%,已連續4個月處于增長態勢。在這些事實面前,那些居心叵測的不實報道可以休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