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術與資本聯姻悖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2:09 第一財經日報
江南 近日,筆者參加了一個有意思的新書發布會。此書是一套系列叢書,多達上百本,但目前尚處策劃階段。主辦方主要想借發布會給該系列叢書造造聲勢,擴大影響。 出席此次發布會的是來自國內有關研究機構的專家,介紹該書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應。聽完介紹,頗覺該書意義重大,策劃人也可謂立意高遠,但唯一有點疑惑是,如此大手筆的制作,經費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僅憑一家研究機構,難以提供如此大的資金支持,而此書也并非暢銷書籍,不會有出版社愿冒墊資風險。 于是,此次發布會頗有招商引資的功效,盡管面對的是媒體,但這一重要的社會中介,必然為其搭建一個有效平臺,至少可以吸引那些愿意拋頭露面的企業的眼光。 據了解,該書內容會涉及不少龍頭企業,因為他們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案例。既然有學術機構愿意為其梳理成功軌跡,總結成功經驗,并向海內外推廣,企業給點贊助,又何樂而不為呢? 終于,我開始理解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尋求學術與資本的聯姻,解決無米下鍋之憂。 當然,我無意評論這類聯姻是否有嘩眾取寵之嫌,畢竟叢書尚未面世,而事前的介紹的確令人心向往之,如果真按其出書初衷,這將是一套很有價值的學術研究典籍,并開創學術聯姻資本的新模式,走出院墻內清寡討論的尷尬,為今后學術研究探索出一條走向社會、光大價值的新路子。 對于讀者來說,唯一的期望是,作者不會唯資本馬首是瞻,保持學者的獨立研究精神,處理好贊助與研究的關系,奉獻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著作,不希望看到打著案例研究旗號的隱形廣告。 如此,學術聯姻資本的風險其實不小,因為這種模式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讀者的客觀預期。作者面對的,將是內心道德法則與外在資本壓力的矛盾折磨,也許這是考驗一名學者超脫能力的最好機會。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