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注入流動性行為正確 但不應繼續注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02:24 第一財經日報
迪恩·貝克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美聯儲、歐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曾向全球經濟體系注入流動性,以緩解隔夜拆借市場上的資金緊張,避免次級債信貸市場違約率高企引發信貸危機。 與之相比,英國央行并沒有采取任何特殊措施,其行長金恩以及一些經濟學家一直認為,用提供更多、更廉價貸款的方式來阻止危機,實質上是對金融機構的無擔保救助。這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即金融機構可能會預期將來遇到麻煩時,央行會再度施以援手,因此會更加不顧后果地進行放貸。 另一些人認為,要消除這些不顧后果的貸款的影響,金融系統可能需要經歷一場危機。 我一直以來都堅決反對對單個公司進行救助,因為我根本不相信“太大因而不能失敗”這個道理。不論是對大型制造商、金融中介機構或者服務型企業來說,這個道理都不成立。 我特別反對上世紀90年代末期金融危機中,美聯儲向某些私人投資者施壓,令其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做法。如果美聯儲或者其他央行幫助那些由于投資那些價值不明的資產而陷入財務困境的對沖基金,那他們會進一步犯錯。他們應當承擔犯錯的后果。特別是對于那些貸給那些信用欠佳的借款者過多的抵押貸款的貸款機構,即使它們可能會破產,也不應當給予它們幫助。 在過去幾年低利率、房價飆升、新的風險管理與合成工具層出不窮的環境中,不難理解為何信貸擴展到了原先信用不足以獲得貸款的借款人身上。但是利率的上升,特別是對信用等級低的借款人利率上升更快,加上房價上升速度減慢,這些貸款開始變得不受歡迎。不過別忘了,多數房屋持有人即使無法支付抵押貸款的還款金額,房屋出售所得的收入仍將高于貸款額,因為目前房價高于當時的購買價。 但是,在目前情況下,置之不理是正確的選擇嗎?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不應給予任何特殊的幫助?如果目前階段,最主要的風險是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資產可能出現縮水、甚至面臨破產,我毫不懷疑置之不理是正確的選擇。然而,美聯儲近期的干預是擔心,金融市場的弱點會影響到實體經濟,影響到就業、投資和美國整個國家的福祉。歐洲和亞洲的干預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救助行為并不是幫助單個公司或者借款人,而是穩定復雜且相互聯系的經濟體系。 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行為并不傻,而很可能是正確的。但是我認為,他們應當繼續遵循在過去幾十年中正確引導他們的標準。也就是說,他們的政策應當由取決于經濟各部分發展的經濟規律所決定,也就是失業、GDP的增長,以及通脹率。只有當這些根本的經濟指標出現明顯惡化的情況時,央行才應當以降低利率的方式進行干預。目前,失業率仍保持低位,通脹率也很溫和,美國GDP增長是唯一開始惡化的指標(歐洲、日本和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仍然保持不錯的增長)。 我的結論是,央行應當特別警惕次貸風險影響到根本性的經濟指標,但是在那之前,央行應當停止采取任何特殊措施。否則,央行政策將會在眾多規律之間迷失,也會在房市、信用市場等具體市場中失去判斷力。(作者為華盛頓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管,宏觀經濟學家,王慧卿 譯)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