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謹防物價上漲導致全面通貨膨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02:24 第一財經日報
倪金節 針對備受老百姓關注的高達5.6%的CPI數據,國家發改委官員昨天回應了公眾的質疑,稱“目前的物價上漲不是全面通貨膨脹的前兆,而是以食品價格上漲為核心的結構性上漲”。 的確,前7月食品價格上漲了8.6%,而食品價格又占較大的CPI權重,因此CPI數據的持續上升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息息相關。如果靜態地來看,以目前的物價上漲,就得出“全面通脹已降臨中國”的結論,的確有失偏頗。但在當前經濟運行中,有不少因素可能促使物價出現全面性上漲,我們只有高度警惕這些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出現全面通貨膨脹。 首先,食品價格是本輪物價上漲的主因,食品價格上漲的根源又在于糧食、食用植物油、豬肉等價格的攀升。近幾年來,由于農村經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不知不覺間農產品的供求關系也隨之悄然發生改變。 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79.4%,筆者分析,豬肉漲價除了不少農民放棄養豬造成供給減少外,另外一個核心因素是農民自己亦成了豬肉的需求者,這在以前農民“自家有肉”的情況下并不多見。其他農產品的供求結構也有著類似的變化。因此,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未來將長期影響價格的上漲。 要想防止物價上漲演變為全面通脹,治本之策應是改變農村新出現的這種經濟特征,從根本上調動大多數農民再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而不是采取一些短期的政策平抑農產品價格。 再者,以石油和有色金屬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還將攀升。雖然前7個月原材料、燃料等的價格只上漲了3.8%,與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但一旦商品期貨市場重新開始單邊上揚,那么以原材料、燃料等為代表的價格也將開始上漲,并隨之帶動空調、電視等電器以及交通通信類產品價格的上漲。 當下,商品市場正處于經歷了去年高位后的回調盤整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前7月的CPI上漲壓力。如果今年的農產品價格上升和去年的大宗商品上漲相重疊,那CPI數據還將上升。 因此,國內企業此時加緊做好應對生產成本上升的準備顯得尤為必要。對于工業企業來說,要想鎖定生產成本,未雨綢繆選擇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應成為其必要選擇。然而,目前大多數國內企業并不具備在期貨市場鎖定成本的能力,既缺意識,更缺人才,因此,防止CPI中這些價格發生“質變”式的上漲,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給企業提供相應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幫助企業鎖定成本就成為迫切的任務。 最后,遏制通脹的相關政策必須有前瞻性考慮。目前,國內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通過加息遏制通脹,但目前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不暢通,本外幣利率倒掛以及投資回報偏高等因素,都在左右加息的效果。貨幣政策對“中國式通脹”的影響力度有限,必須依賴財政政策以及行政手段來防止物價上漲轉化為全面通脹。 比如,在財政方面,有必要增加對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補貼,將農產品價格穩定在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合理范圍,但政府必須保證農民的收益不會太低。同時,要打擊“囤積居奇”行為,規范市場秩序。豬肉價格的上漲除了供求關系的因素以外,和少數不法商販的投機行為也不無關系。政策的前瞻性,對于防止物價上漲轉化為全面通脹至關重要。(作者為媒體專欄作者、財經評論員)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