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經濟增長恰到好處 但與中產階級無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 00:17 經濟觀察報
馬博文/文 在一個西方寓言故事中,金發女孩高蒂亞到樹林探險時遇上熊家族。在她探索熊家族的房子時,她發現熊爸爸和熊媽媽用的家具食物并不適合她,但熊寶寶的就不同,而是再適合不過了。寓言的故事結局是,高蒂亞嘗試吃熊家族的麥片粥早餐。可是,熊爸爸的麥片粥太熱,熊媽媽的太冷,而熊寶寶的麥片粥就剛剛好,不冷不熱很合胃口! 高蒂亞這則故事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一個比喻,形容經濟市場和資產市場的增長既不太快也不太慢,高蒂亞式的經濟增長正恰到好處。 中國和過熱這兩個詞語近來在報章上經常一起出現,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中國是否已達到高蒂亞式的經濟! 過去五年來,中國年年開出雙位數字增長,我們認為現在中國的宏觀條件還沒有重大的改變。固定資產投資已較為冷卻,年增長速率已從2005年年底的30%,減慢至2006年年底的14%。我們深信這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最低點,與中國龐大的都市化目標并行,其年增長率應穩定在20%-25%的水平。預計在2010年,中國約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這大概是全球人口的10%。這將需要更多社會設施,如公共住宅、電力、交通、教育及醫療設備等。 看來至2008年奧運會前,中國經濟繼續加速增長的機會較大,大概要到2009年才會開始出現增長速率降至10%的情況。我們相信2008年的尖峰增長最高可達11%。 投資仍可支持 投資帶動的增長能否持續令人憂慮,但在未來幾年,中國的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只會繼續增加。目前的比率也已經超過40%,因為儲蓄率超過50%,除非消費支出增長強勁,否則投資減慢的空間有限。 比起刺激消費,政府在冷卻投資方面的活動做得較成功。市區及農區的收入不均仍然嚴重,刺激消費的措施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功效。 在過去五年中,大量投資并帶動生產擴張,是中國維持在10%增長和低通脹的主要原因。政策制定者關注由投資帶動的經濟將如何持續增長,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看來會繼續上升。現在這個比率超過40%,是亞洲其它國家的平均的兩倍。 2007年,這個比率可能超過45%,而在目前所實行的五年計劃推動下,有潛力在2010年達到50%。這個比率只有在成功刺激消費時才有機會見頂。在國家儲蓄率超過50%和缺乏強勁消費的情況下,投資下跌的空間不大。 結構性支持仍然是投資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中國中西部地區目前仍未能共享沿岸省份的經濟奇績;除此之外,政府的目的是穩定投資增長而非突然叫停;強勁的投資是五年計劃的核心,也是增加工作機會和改革銀行業的必要條件。此外,中國企業的盈利增長顯示生產力過剩還不是個問題,中國仍可支持國內內部投資。 沒有“中產階級” 雖然消費支出在2006年走勢強勁,但我們不期望消費量會突然走高。最樂觀的預測是中國的消費支出會在201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增長的領導者。中產階級的高速擴張,和在使用購買力平價的外匯兌換率(PPP)計算下,預期未來幣值的通脹,均能支持這些向好的預測。 我們對愈來愈多人以“中產階級”這個名詞,去關注和分析中國的家庭消費現象感到擔憂。這個名詞跟中國經濟實際狀況沒有太大關系,它所代表的社會模式并不存在于中國社會。中國大部分的消費支出均有異于發達國家的消費——消費支出的絕大部分都是用于僅稍高于維持基本生活的項目。富庶的沿海省份的收入中位數是5000美元,上海和北京以外地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接近3000美元,而全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1500美元。 中國有極高的儲蓄率,不難理解,大部分消費支出都是基本開支。中國要發展出富裕的中產階層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中產階層的收入中位數是45000美元,比中國多很多。 再者,發達經濟體系領導消費支出的關鍵,是要有能力以信用或借債去籌募資金。美國的消費者能夠以多于其收入的數目去消費(即負存款),因為他們擁有成熟的信貸市場,這個制度架構是中國所沒有的。即使有,究竟有多少家庭愿意利用信貸市場也成疑問。由于缺乏以政府做后盾的社會福利網絡,中國家庭會把收入中大約40%作為儲蓄。完善的社會福利網絡需要數十年以更高的個人稅率去發展,因此,若有任何顯著的家庭儲蓄減少,原因多半是更高的稅收,而不是消費增加。 中國龐大的人口總有一天會成為龐大的消費群。然而,此時有能力負擔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或是能任意花費的人其實很少。萬事達卡估計5000美元的收入便是“任意消費”的起步點。中國只有兩個地區的人均收入超過上述的起步點,它們是位于富庶沿海地區的上海(長江三角洲)和廣東/深圳(珠江三角洲)。 我們可以清楚地指出中國經濟活動中最熱門的區塊。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留意一下冷門的選擇。若中國政府能持續正確地操控中國經濟及全球經濟的影響,我們就會繼續見到高蒂亞式的微妙平衡——不太熱,不太冷,而是恰到好處。 (作者為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 “中產階級”這個名詞跟中國經濟實際狀況沒有太大關系,它所代表的社會模式并不存在于中國社會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