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以擴大供給控制資產價格上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0:41 21世紀經濟報道
社評 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市場將此舉理解為政府出手調控股市,當日上證指數應聲大跌6.5%,深證成指跌6.16%。 早前火爆的股市已經使得各種股市泡沫論塵囂日上,先撇開這些泡沫論本身,對于防止資產泡沫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有相關的風險意識。而防止資產泡沫化,并不應僅僅止于一些行政方式,更多的應該采用市場方式,比如以供給為主,擴大資產供給。 需要認清的是,當前包括股票和地產在內的中國資產價格上漲已成常態,有其內在的邏輯和動力,其合理性就來自相關政策: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采取謹慎的態度,而代之以提高要素價格,即采取通脹的方式來對應,隨之必然出現資產價格上漲,政府希望通過自己掌握主動權的價格改革來完成兩大任務: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以及財富的再分配,以期達到合諧社會。 要素價格逐步提高表現在資源、能源價格在發改委價格司主導下漸進上漲;土地方面,年初以來相繼規定城鎮土地使用稅額提高2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提高1倍等;公務員工資改革已經完成,國企工資改革也提上日程,非公企業也在全國總工會的監督下,建立工會以及工資協商制度;利率也不斷上調,但還落后于物價上漲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在去年財政收入創歷史紀錄的基礎上繼續加強稅收,如年收入超過12萬元者需要申報納稅,提高房產交易稅率,現在又提高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并醞釀提高資源稅率等。 政府提高要素價格并在此過程中征繳更多的稅收,對年收入12萬以上者實施申報納稅,希望借此達到節約資源,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同時,通過增加稅收支付更多的公共福利,尤其是對農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這也是擴大消費,調整經濟結構組成部分。但是,擁有更多儲蓄的富人為了避免財富縮水,購買資產來保值、增值,推動了地產以及股票價格的上漲,房價上漲給窮人帶來更大生存壓力,而中高收入者則因資產價格上漲而受益。可見,政府最初縮小貧富差距的愿望還需努力。 針對資產價格上漲,政府為防止市場失控而不得不動用行政手段。比如,5月25日,南京市物價局通過房價調控政策,規定經濟適用住房凈利潤率被界定為3%,普通商品住宅的凈利潤率為8%。財政部則宣布提高印花稅稅率,調控股市。這使得政策出現某種“上頂下壓”現象:一方面制造資產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又壓制其上漲,形成擠壓效應,即民眾只能被迫接受貨幣貶值而不能通過資產投資來避免損失。“擠壓”過程也是產生更多的干預市場的過程。 事實上,中國的問題在于外貿順差帶來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大幅升值帶來的影響政府可謹慎對待,但是,主要采取內部通脹并加以控制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夠實現。實際上,目前流動性有增無減,如果不從源頭治理,只是抬高“水庫大壩”贏取時間來對內部進行調整,可能會陷入更復雜的局面:一方面,因人民幣雖相對美元小幅升值,但對歐元、英鎊、澳元、加元等貨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國家發改委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可達2500億-3000億美元;另一方面,內部的資產價格和通脹水平不斷上揚。 因此,應考慮允許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來減少流動性,而不是只以提高要素價格以及稅費水平,防止經濟政策目標多重化而出現新的結構性矛盾。對于資產價格的上漲,應該擴大供給而不是只采用行政手段干預其價格,比如,政府可以擴大土地供給,建造大量的經濟型住宅,而不是收縮土地供應;而股市的風險主要來自一些內幕交易導致的瘋炒以及資產總量相對國民需求太少,應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擴大資產供給,允許更多的優質公司上市,可以啟動國有股減持,擴大市場流通股的數量規模。控制資產價格上漲的辦法就是擴大供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