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季平:肉價調控應摒棄城鄉二元化思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8:33 燕趙都市報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辦公廳5月29日發出了關于做好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保持市場穩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實“菜籃子工程”市長負責制,抓好生豬生產等;同日,教育部也發出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在保持飯菜質量的同時,穩定飯菜價格。 近段時間各地豬肉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引起政府部門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墒牵v觀肉價上漲以后,媒體大量的報道和來自政府部門的信息,給公眾傳遞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傾向,即穩定肉價、給予城市困難群體補貼、動用國家儲備等每一項措施都是在讓城里人放心:“肉價”很快就會降下來,還會以漲價前那樣的價格吃肉;而對涉及農民的利益,如何使肉價、糧價等農產品價格保持穩定,防止大幅度下降,特別是防止再下滑到漲價前那種農民賠錢養豬的尷尬境地,卻很少看到有關報道或政府部門的具體措施,這種在肉價調控上的表現,根源在于我們一些決策部門仍然延續著城鄉二元化結構的思維模式。 眾所周知,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一直實行這種發展思路:從公共投入、戶籍管理、到產品價格管理都是如此。尤其是產品定價,在二元結構模式下,工業產品價格中包含的利潤很高,而農產品的價格往往都大大低于其價值。這種以農補工、以鄉補城、以犧牲農民利益來發展經濟的方式,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時期起到了一定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把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和諧社會作為新的發展目標,使二元結構的思維定勢逐漸淡化。可這種傳統的思維觀念,一遇到具體情況,就成為了一些決策部門的首選方式,這次肉價調控就是明證。 城鄉二元結構思維,一個突出的特征是,對農產品局部的過;驕N,不能引起相關部門重視,一旦價格波動較大,波及城市市場,就采用行政手段“穩定”、“降低”、“回落”到原來的價格水平,至于農民的利益如何保障,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比如近年來,廣西農民砍甘蔗、陜西農民砍蘋果樹等。而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又剛剛報道了山西朔州市因為飼料價格上漲而牛奶價格不漲反跌,使農民大量宰殺或出售奶牛的消息。原來每頭奶牛能賣5000多元,現在當成菜牛賣,只賣300多元,2006年底,朔州市奶牛存欄達到15萬頭,占山西省一半,現在被宰殺的數量已超過1萬頭,使農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失。 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部門采取的措施與肉價上漲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樣的狀況因為是局部發生,沒有波及到城市的市場供應,所以就任其自生自滅,很少看到像肉價上漲一樣有行政干預或政策指導。只有影響到城市供應以后,才引起關注,但為時已晚,我們的社會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于這樣的調控結果,有關部門總是盯著城市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回落或降低,至于與此密切相關的農民是怎么想的、農民從調控中得到利益還是又回到了漲價前的虧損邊緣?為什么農民經營的農產品,虧損了,就是市場因素,得不到政府的補償,而好不容易遇到價格上漲的契機,政府又用行政手段“穩定”? 這對農民來說,顯然有悖于公平、公正的游戲規則。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為什么這樣的行為在市場經濟下,仍然屢屢出現,其結果就是城鄉二元化思維仍在起作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既然決定了讓農產品生產經營走市場化的路子,那么,政府部門就應當從指導思想上摒棄城鄉二元結構的思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政府行為保障市場化機制順利推進,把農民致富的增收渠道,確定在農產品的技術進步和科學、合理的價格水平上,使農產品價格的提高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隨著城市職工收入的增加而合理上漲,而不能一遇到農產品價格漲價就“穩定”、就“回落”。這樣的指導思想,能否從這次的豬肉價格調控做起呢? -李季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