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誰是糧食最低保護價的最大受益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8:03 中國青年報
傅新 對于豬肉漲價,有一個問題讓人們困惑不解:豬肉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飼料漲價,飼料價格又與糧食價格直接相關,而我國已連續3年糧食豐收,為何從去年年底開始全國糧價一路走高,進而導致飼料價格、豬肉價格不斷上漲? 不妨從兩則新聞說起: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今年將繼續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當小麥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將通過委托企業入市收購,以保護農民的利益(新華社5月25日);袁隆平院士隨即建議,國家應適當提高糧食收購的最低保護價,以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中國青年報》5月27日)。 國家委托企業“托市”收購,避免市場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和種糧積極性,此政策不可謂不好。問題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作為唯一受委托企業,他們在政策支持下可以收購全國60%以上的小麥,從而在事實上形成對小麥價格的壟斷。此時,他們可以先以最低保護價大舉收購小麥,然后控制麥源,按兵不動,采取“市場饑餓法”,硬生生把小麥市場“托”起來,繼而在收購價的基礎上加價“順價拍賣”。 國家給予中儲糧的優惠政策是多方面的,足以讓其旱澇保收:中儲糧收購糧食的資金,由 于是便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中儲糧雖然收購了全國60%以上的小麥,但他們并不急于拍賣,更不肯降價出售,而是囤積居奇,反正把糧食存在倉庫里也能獲得政府補貼,存儲時間越長獲得的補貼越多。今年的新小麥即將上市,而去年中儲糧收購的小麥只拍賣了不到四成。 政府給予中儲糧如此政策優惠,是寄希望其成為穩定糧油市場的主力軍。遺憾的是,中儲糧卻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之下,沒能成為穩定糧油市場的主力軍,反而成了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的“操盤手”。政府優惠事實上成了中儲糧在開放的糧食市場中構筑壟斷、展開不公平競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工具! 國家每年支出的巨額糧食補貼,只有少部分讓農民得到了,大部分其實流入了中儲糧的腰包。 資料顯示,按畝產800斤小麥計算,一畝地政府給出的補貼為52元,其中農民實際得到了每斤2分錢、每畝16元的補貼,其余36元補貼給了中儲糧用于小麥收購、倉儲。再加上中儲糧在收購價基礎上加價銷售,實際上,我們每多支出1元錢的糧油成本,農民真正得到的實惠不足0.15元,而以中儲糧為代表的流通環節則賺去了0.85元以上!糧食最低保護價事實上“保護”了誰的利益,不言自明。 真要保護農民的利益和種糧積極性,政府補貼應當直接補貼給農民,而不應把大部分補給了流通環節。不希望在開放的糧食市場中,有人借助政府之力構筑壟斷、操縱糧食市場。去年實行的糧食最低保護價政策初衷雖好,可在實際操作中卻導致糧油價格、豬肉價格上漲,不希望這股漲價風潮明年再次卷土重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