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少有人能理得清花樣繁多的手機“套餐”,更不消說,將其與紛繁復雜的單向、雙向收費優惠條款逐一比較了。但現在,有專業人士幫你算賬了——
日前,北京移動推出全球通“被叫全免計劃”時,輿論一度認為這是手機“單向收費”的開始。北京市消協“扒拉算盤珠子”之后卻發現,手機“資費水平并未因此降低,消費者沒得實惠”。
令人驚喜的是,北京市消協不僅要幫著消費者算細賬,還要將“電信資費改革”推動到底。因為“現行的資費離真正的施惠于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所謂“將‘電信資費改革’進行到底”,就是“一個降低,四個取消”,即降低電信通信資費;取消雙向收費,實行單向收費;取消手機月租費;取消漫游費;取消各種套餐。聽起來,這個目標不僅具體、明晰,還具有極強的市場針對性——“四個取消”正是電信消費市場的焦點問題。
類似以解決具體的市場問題為一年一度工作目標的做法,在消協以往的運作中并不多見。長久以來,我們已習慣于消協在目標任務上的“宏大敘事”:要“為消費者排憂解難”,以及“維護社會穩定”,比如,一年來,受理了多少項消費者投訴,解決了多少起消費糾紛,為消費者挽回了多少經濟損失,設立了多少個受理投訴的機構等等。
并不是說上述這些不該是消協的任務目標,但對一個日新月異、處于轉型期和制度建設期的市場而言,如此“宏大”的目標恐怕并不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一年一度,類似消協這樣的機構究竟該給自己定下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這不僅涉及這類機構的運作模式,更關乎這一類機構的社會角色定位。
作為一個社會角色,消協不是消費者的“包青天”,也不是政府的“欽差大臣”。它是市場的監督者,它作為獨立的社會力量而存在,參與社會建設,平衡社會利益,這正是“手機單向收費成為北京市消協目標”這一事件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因為,這一目標的完成,不僅僅有利于消費者,更有利于電信行業的建設及市場的規范。
其實,梳理一下消協在最近幾年來的變化,我們已經隱約看見這一種力量的成長,看見這一種力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從最初像牙防組一樣熱衷“評優”工程,到每年、每季包括消費預警、行業調查在內的“評劣”;從以往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并不“敏感”,到今天幾乎與市場同步“快速反應”;從被動應付市場層出不窮的消費投訴,到明確目標,主動介入市場建設,成為市場不可或缺的一方力量。
也許,在全國眾多的消協機構中,北京市消協的做法并不具備普遍性;也許,在北京市消協定下“一個降低,四個取消”這樣的目標任務時,并沒有角色定位的自覺意識。但畢竟,這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開始。
不僅僅是消協,人們還期待著更多類似消協一樣的機構,能有社會角色的自覺意識。他們的成長和變化,意義非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