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財經觀察:金融開放可再進一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6:39 《財經》雜志網絡版
中國證券業走到今天,其實已經有能力承受更大的開放度、更強的競爭度;堅持封閉保守的方針或可使本土券商短期獲益,但擴大開放、增加競爭對中國證券業成長有利,對中國廣大投資者有利 或許只有真正了解中國金融市場現狀之后,才能對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取得的“可見成果”做出恰當評估。這正是此輪談話結束、雙方發表聲明后,海外輿論見仁見智的原因——華爾街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于已有進展的期盼,而集中在首都華盛頓的西方主流媒體多作政治化解讀,將談判成果描述得微乎其微。 在北京,中國官方輿論在報道對話“圓滿結束”的同時,對此次對話的具體成果并無闡釋,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中美雙方的聲明及有關官方文件都對此次對話的長遠意義和具體進展作了基本表述。根據這些文件,我們認為,此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取得的成果不僅在航空等領域有積極意義,而且在中國金融業開放問題上亦有某些實質性進展,輿論對此可予以更多關注。 誠然,談判沒有出現某些美國國會議員或政治觀察家一廂情愿的結局:中方沒有承諾人民幣近期內大幅升值。但這本在情理之中。其實不獨中國一方,美國輿論也指出政府與國會過分關注匯率其實是在“玩火”,對美國經濟并無好處。因此,只要對此次對話的“可見成果”取現實態度,應當承認金融市場開放正可成為聚焦點。然而在中國,讓金融之門繼續開啟亦殊為不易。 據美國財政部官方網站公布的對話成果清單,第二次對話后,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將有如下舉措: 其一,在證券業,重啟對證券公司、包括合資企業的證券牌照發放,并在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前,宣布中國將允許外資(合資)證券公司擴展在華業務,包括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和基金管理等。此外,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上限將從100億美元升至300億美元。 其二,在銀行領域,允許外國銀行經營自己品牌的人民幣信用卡業務。 其三,在保險市場,加快對外國財產保險公司附屬公司之審批,并減少外國保險公司進入企業年金管理市場的障礙(參見本期“解讀SED成果”)。 這些舉措當然算不得重大飛躍,但仍具有相當積極意義。特別是在銀行業和保險業,中國“入世”(WTO)五年來本已全面放開,而此次中美談判所涉,正是一些需要加強競爭、深化改革的“開放死角”。銀行業的信用卡業允許外資品牌進入,有助于強化競爭,結束目前“銀聯卡”一統天下、涉嫌壟斷之困局,使中國消費者極大受益。而在財險和企業年金領域管理領域減少市場準入的無形壁壘,對于在相應領域提升水準、降低風險也很有意義。 此次對話之于證券業開放的正面影響也可肯定。QFII增額有助市場良性發展,效果顯然易見;證券業重新發牌雖議論有時,卻一直未有實施,此番重啟亦終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擴大合資證券公司在華業務,其實意味著合資證券公司之經營范圍從證券承銷單一業務跨入全牌照時代,具有一定突破性。 然而,證券業未能進一步放開外資準入限制,打破合資券商外資占比不得超過33%的上限,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應當承認,中國證券業走到今天,其實已經有能力承受更大的開放度、更強的競爭度;堅持封閉保守的方針或可使本土券商短期獲益,但擴大開放、增加競爭對中國證券業成長有利,對中國廣大投資者有利。中國“入世”已經五年余,銀行業和保險業均從全面開放中受益巨大,正在充滿信心地走向世界。而證券業則以WTO未有相應承諾為由,刻舟求劍,遲遲未走出更大的開放步伐。這種保守之態繼續下去,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國人自己。 中國的改革和開放當然有自己主動的進度表,不應在外部壓力下被動行事,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但外部壓力存在,亦不應成為不改革、不開放的理由。特別是現在所謂的“外部壓力”,來自的是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國際經濟貿易伙伴,這種“壓力”完全可能與我們自身的改革戰略時機相契合,成為改革助動力之一部分。在浴缸里是學不會游泳的,在行業保護主義的溫柔關照下,證券公司的競爭力也無從培養。要建立有競爭力的中國證券公司,要建立有效率的中國金融市場,中國應當在朝向市場開放的道路上邁出更自信的腳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