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西方醫藥公司為何把中國作為試驗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8:47 大洋網-廣州日報
西方醫藥企業把中國作為試驗場的現象,只不過是中國醫療體制多年弊端的一個縮影。這個弊端只要一天沒有被革除,那么各種各樣“新生事物”的輪番上演,也就應該在意料之中了。——徐浩然(江蘇衛視新聞主播) 據報道,中國大量的癌癥、糖尿病以及世界流行的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吸引了遍布歐美的藥品和醫療設備公司的注意力,這些公司正在中國擴大醫療設備的研制和試驗工作。 在西方的重病治療醫藥公司看來,之所以選擇中國作為試驗場有著足夠堂而皇之的理由,因為在歐美國家找不到足夠的病人參與臨床試驗,而作為泱泱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實驗條件,光是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有1.3億,其人數比英、法兩國人口總和還要多。而且,通過試驗,不僅患者可以使用“尖端”的醫療產品,中國的醫生、護士和研究人員還可以“提高對臨床醫學的理解”云云。 不過,問題并非如此簡單,中國之所以成為西方醫藥企業青睞的試驗場,是因為其背后隱含著中國的一個現實國情——作為普通患者的“看病難,看病貴”在中國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在接受試驗的人員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和工人,他們迫切希望自己的病得以免費治療,哪怕因此而承擔生命或健康的風險。 但這也只是問題的表象,即使有病人甘愿冒風險,但是為什么就不能為中國自己的醫藥企業承擔風險呢?所以,問題的根本還是出在中國醫療行業的兩大老頑疾身上——“醫療水平低下,醫藥市場監管乏力”。 這些年,每一個自己掏錢看病的人都感受到了藥品和醫療價格節節上漲的壓力,雖然國家連連出臺降價舉措,可很多藥品降價就死,使降價措施形同虛設。更深層次的問題還在于:很多被藥品差價養肥了的一道、二道、三道、四道販子們,在大快朵頤著藥品的高額利潤之后,并沒有把這些錢用在醫藥開發、研制上,導致中國醫療市場嚴重畸形:一方面醫藥價格居高不下,患者負擔沉重,因病致貧或有病不醫的現象嚴重;而另一方面享受著壟斷利潤的醫療技術卻相對落后,很多先進的醫療方法、技術或手段都被西方的醫藥企業壟斷。 誠然,我們至今還沒有聽到中國患者因為試用了西方的這些藥品或醫療設備而出現問題的消息,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樂觀的理由,因為這種結果的可能性只有兩種,一是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二是出現過問題但是被刻意隱瞞了。沒出過問題固然是眾人所愿,但其中潛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一方面,即使按照相關法律的要求,在“試藥”前,醫院方必須跟“試藥人”簽訂《知情同意書》并成立“倫理委員會”,對試驗的方案、過程、風險等進行全面審查和監督,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患者由于缺乏專業知識等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很難對這種試驗的危險性進行合理的判斷與評估,因此這份協議極有可能淪為一個象征性擺設。至于“常在河邊走”的“倫理委員會”會不會因為接受西方醫藥公司的種種“好處”而睜只眼閉只眼,也讓我們充滿了想象。于是,中國的醫藥部門為包括會改變患者基因的干細胞注射療法等等頗具風險的各種試驗大開綠燈,也就不足為怪了。可是,這些試驗在西方國家是慎之又慎的,有著嚴格的法律約束和行業監管,醫藥公司如果實驗失敗,支付給病人或其家屬的賠償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當然,我們沒必要抱著一種仇視的目光對待西方醫藥公司的行為,追逐最低成本、最小風險之后的最大利潤,是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任何一家企業的必然選擇。我們應該反省的,是中國醫療體制的多年弊端,此前出現的一切怪象、亂象以及西方醫藥企業把中國作為試驗場的現象,都只不過是這個弊端的一個縮影。這個弊端只要一天沒有被革除,那么各種各樣“新生事物”的輪番上演,也就應該在意料之中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