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AMF:亞洲共識挑戰華盛頓共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5:58 21世紀經濟報道

  適逢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十年前的教訓仍需牢記。

  隨著全球股價不斷突破歷史新高,尤其對亞洲資本市場泡沫的膨脹,討論預防再次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很有必要。

  亞洲各國計劃成立AMF應對危機,那么,AMF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該建立怎樣的運作機制以避免亞洲共同防御風險組織形同虛設?AMF的出現對IMF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諸多疑問需要答案。

  閻 衍 常海中

  轉眼間,亞洲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十年時間。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亞洲各國開始重視區域金融合作,提出了眾多設想和方案。其中,邁出實質性步伐的當屬“清邁協議”,該協議是2000年5月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以下簡稱10+3)的財政部長在泰國清邁達成的以雙邊貨幣互換為核心的緊急融資框架協議,旨在建立一種地區緊急援助機制,是亞洲地區金融貨幣合作的破題之作。

  不過,清邁協議仍存有較大的局限性。首先,它是一種雙邊協議而非多邊協議。這意味著為了獲得流動性支持,各成員國必須進行雙邊談判。截至目前,清邁協議框架下的雙邊性協議金額已達800億美元,但是互換協議的雙邊性嚴重限制了這筆資金的使用。其次,協議規定:為解決國際流動性危機,借款國可以即刻無條件提取的借款不得超過互換協議商定的最大互換金額的10%,超過10%的借款必須同IMF向借款國提供的貸款一起支付,因此它要受到IMF貸款條件的限制。這降低了成員國在處理地區金融事務方面的獨立性。

  AMF或現雛形

  鑒于清邁協議的局限,2007年5月5日,第十屆東盟10+3財長會議宣布,同意建立一個東亞外匯儲備庫,任何一個成員國在面臨貨幣危機時都可動用。東亞外匯儲備庫的出臺,使得東亞貨幣合作在“清邁協議”的基礎上邁出了一大步。但由于缺乏一個獨立機構來管理、運營和決定這批外匯儲備的投向,因此東亞外匯儲備庫與亞洲貨幣基金(AMF)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東亞外匯儲備庫無疑已具有AMF雛形。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日本于1997年9月率先提出設立“亞洲貨幣基金”(AMF)的倡議,但迅即遭到美國的公開反對。理由是設立AMF必然要削弱IMF的作用,擾亂以IMF和世界銀行為中心的國際金融秩序。當然,美國真正擔心的并非IMF的作用被削弱,而是美元霸主地位被削弱。倘若亞洲設立了AMF,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勢必大大下降,這無疑是美國不愿看到的。

  1998年,面對金融危機,亞洲各國被迫放棄各自的發展戰略,并且對IMF提出的以提高自由化和改革等來應對金融危機的做法產生質疑。于是,亞洲各國開始重新討論擱置已久的AMF計劃的可行性。與此同時,美國和IMF由于要重點援助發生危機的拉丁美洲和俄羅斯,無力對亞洲各國做出更多援助和承諾,因此對AMF的態度出現了較大轉折。1998年10月,日本又以大藏大臣宮澤喜一的名義提出“新宮澤構想”,倡議建立總額為300億美元的亞洲基金,其中150億美元用于滿足遭受危機國家中長期資金需求,150億美元用于滿足其短期資金需求。部分遭受危機的國家對此非常歡迎,美國政府和IMF也表示支持。2000年2月2日,按照“新宮澤構想”為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提供了210億美元資金。“新宮澤構想”還為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提供了22.6億美元的貸款擔保。

  1999年10月18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東亞經濟峰會”上提出建立“東亞貨幣基金”的倡議。他主張從東亞開始進行多邊協議,然后逐漸擴大到其它亞洲國家或地區。

  從純粹區域經濟角度觀察,亞洲完全具備建立AMF的條件。首先,由于亞洲國家和地區具有高儲蓄率、高貿易盈余和高外匯儲備的特征,據估計,目前東盟及中日韓13國的外匯儲備總額高達2.7萬億美元。因此,從技術上說成立亞洲基金是有可能的。其次,作為東亞的貨幣互換協議已經透過東亞政府間互換貨幣頭寸以應急,形成具有東亞區域金融“自決”特征的可操作性框架。最后,亞洲國家和地區在體制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更易了解和理解彼此的國內政治經濟問題,也更容易對癥下藥,提出適合遭受危機國家國情的改革方案。

  今后隨著具備AMF雛形的外匯儲備庫逐步建立,我們預計在不遠的將來,AMF將真正建立起來,在預防和救助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IMF——“美國財政部的橡皮圖章”

  眾所周知,IMF一向是由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控制和操縱。在《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則設計中,非重要事務簡單多數即可通過,重要事務必須經總投票權70%多數通過,重大事項必須有85%以上的投票權方能決策實施。需要85%多數方能決策通過的重要事項,包括

匯率安排、會員國融資、基金組織內部組織設置與管理、特別提款權分配與管理等。截至2005年3月18日,美國所掌握的份額和投票權比例分別為17.46%和17.14%;西方七國份額和投票權比重合計分別為46.24%和45.43%,一直超過了45%。這一事實意味著美國對IMF在上述重大事項的決策中擁有“一票否決權”,西方七國攜手即可在基金組織的所有重要事務上實現自己的愿望。難怪許多人認為IMF只是“美國財政部的橡皮圖章”,可以成為施加“美國影響的便利通道”。

  將來,AMF建立應杜絕被某一國或幾國操縱。為此,在其內部人員構成、決策規則和份額/投票權安排等方面應考慮到成員國間相互制衡和監督,避免AMF淪為一國或幾國操縱亞洲金融事務的工具。從國際組織法的角度來看,類似法人治理模式的組織制度并不能保障國際組織協調功能的正常發揮,所以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WTO等都無一例外地采取平等表決權這種民主制度安排來踐行成員國平等原則和真誠合作宗旨。AMF也可以借鑒這種安排來構建治理模式。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IMF僵化和教條的運行機制亦令亞洲各國大失所望。首先,IMF并未建立有效的預警檢測系統,提前預測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其次,由于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估計不足,因此IMF救援行動太晚且救援力度太小。最后,由于IMF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貸款人(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同時由于IMF的救助條件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而忽視了危機國的具體國情,所開出的救助藥方清一色的是取消外貿補貼、實行金融自由化、開放市場、取消進口管制、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提高利率、減少財政赤字等等。因而在金融危機的救助中許多由IMF強加的改革措施不僅沒有緩解危機,反而促使危機進一步惡化。

  AMF建立后,應汲取IMF在救助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教訓,制定一套靈活的預警機制和運行機制,反應要迅速、行動要及時、救助條件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只有這樣,AMF才會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成立的AMF,將成為有別于IMF的全球第一個區域性金融危機救助機構,專注于亞洲金融事務。它應該具備下列幾個重要職能:首先是促進會員國之間的政策對話。通過AMF,各國金融當局可以強化金融機構與金融系統之間的相互協調。其次是建立緊急金融救援機制。該機制應具有資金募集能力和避免道德風險的功能。最后是能夠防范未來金融危機再度爆發。為了促進亞洲經濟持續增長,亞洲各國應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并且必須建立某種機制以防范金融危機的再度蔓延。AMF正是這樣的一個機構。

  隨著經濟全球化、經濟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日益深化,金融危機已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爆發,它具有了較強的傳染性。金融危機的傳染或是因為市場經濟國家由于正常的相互依賴而引起外溢;或是在沒有基本面改變的情況下,僅僅是依賴于投資者和其他金融機構行為而引起的外溢。因而,若要起到有效救助亞洲區域金融危機的作用,AMF必須要形成足夠大的規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危機發生國的流動性需求,聯合防止匯率波動,降低危機的傳染能力。

  誰將是AMF的反對者?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IMF與美國、日本、英法等各相關大國一開始都是隔岸觀火,后來在輿論強大壓力與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威脅下,才勉強動手解救。但圍繞這一問題,大國間以及同IMF間圍繞救與不救,救誰不救誰,誰先救、誰后救,先救誰、后救誰,你拿多少,誰先拿、誰后拿,爭論不休。這實質上是發達大國及IMF圍繞金融危機解救而展開的一種博弈。相關各國及IMF都是從自身利益、解救成本與收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沒有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或危機國的利益作為主體優先考慮。

  在遲來的救助過程中,IMF又對自己給予的本來就杯水車薪的援助附加了苛刻的條件。此外,亞洲金融危機后,IMF借助貸款援助強加給東亞國家的經濟改革計劃不費吹灰之力就為發達國家打開了東亞國家經濟金融的大門。

  IMF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十分擔心AMF成立后將削弱IMF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壟斷性和主導性地位,因此對AMF的建立均持保留態度。當初日本政府提出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時,就曾遭到美國的公開反對。其實,AMF只是一個局限于亞洲地域的救助機構,它的影響范圍也僅限于亞洲國家。而作為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IMF規模龐大,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AMF的成立不可能削弱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壟斷地位,在短期內也不可能降低IMF在亞洲區域內的影響力。

  如前所述,IMF實際上是被美國等大國控制的國際金融機構,借助IMF,美國一直在推行“華盛頓共識”。華盛頓共識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加上財政穩定化。通過IMF在全球范圍內推行華盛頓共識,西方國家成功地打開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大門,攫取了巨大利益。在經濟和金融自由化浪潮中,發展中國家丟失了大部分國內金融市場,民族金融機構在競爭中紛紛破產倒閉或被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兼并收購,民族金融業沒有如期實現現代化而是“消失”了,外國金融資本壟斷本國金融體系并向社會政治等其他領域滲透,形成龐大的壟斷勢力,等等。有學者指出,在韓國的金融危機中,美國通過IMF與其說救助韓國的經濟危機,還不如說是為了削弱與美國產業有競爭關系的韓國企業的國際

競爭力

  作為亞洲國家自己組建的基金——AMF,將大大提升亞洲各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自主權和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華盛頓共識”的隨意推行。

  AMF的設立其目的是補充以現有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中心的國際金融援助機制,因此,AMF與IMF之間不應該是一種競爭關系,而應該合理劃分各自的職責,在處理亞洲金融事務中真誠合作,齊心協力應對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可以預計,AMF將成為國際金融新秩序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地區金融事務中發揮建設性的作用,為全球金融穩定作出貢獻。

  (本文作者閻衍系中誠信國際評級公司執行副總裁,常海中系中誠信國際評級公司高級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