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企職工工資普查不能只盯著工資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51 三湘都市報
特約評論員鄧海建 “全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個溫馨而時髦的民生性理論建構,客觀地說,那些在崗的、下崗的、轉崗的國企員工們,在國企由“傳統計劃結構”向“現代企業制度”的“鳳凰涅槃時代”支付了代價不輕的“沉沒成本”,我們曾謂之為“改革陣痛”,現在,國企的面包做大做厚實了、也是到了全員共享的時刻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6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約為21001元,比上年增長14.4%;200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31%……理論上說,所有這些數字利好都指向一個既定的邏輯結論:國企職工工資該相應幅度地水漲船高了。 現實是充滿悲愴色彩的:在“企業生產一線工人收入過低;基尼系數越過了0.40的警戒線、且呈擴大趨勢;內需不足、投資消費關系不順;低收入職工生存惟艱”等宏大背景里,國有企業職工工資之“低”,似乎正促使這些趨勢朝不可逆轉的方向奔騰。有幾個語境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一是國企老總等管理層被“曬”出來的工資福利連“國際水準”也要瞠目結舌;二是各地“第一貪”的“桂冠”不斷被國企老總摘得并連綿易主刷新,昭示著國企老總權力制約(尤其是財務制約)呈現一種長期失衡的詭異;三是譬如“上海市50.6%的國企職工近3年內沒加過工資,最長的6年分文未漲”等新聞屢見不鮮,一些國企高級管理者的收入正搭乘“效益快車”扶搖直上,而與一線職工的落差漸次“馬太效應化”。 誠然,很多地方已經保持了對這種工資失衡與監管失范的警惕,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近日下發了《關于加強企業內部工資分配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一線職工未增加工資的,經營者工資也不能增加”,但,這個“指導意見”的命運似乎堪憂,譬如廣東,很早就開始發布“工資指導線”,要求“正常生產的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1%,工資增長的上限和下限分別為15%和3%”,事實呢,這條缺乏約束和懲戒剛性的指導線被事實歸謬為“不大頂用”。國企職工工資領域內的“亂像”,表面是分配領域的迷局,實質卻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初次分配領域對資本與勞動關系的非法化曲解、對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權力化扭曲。 國資委出面調查國企職工工資增長情況了,這是一件好事。對于普通國企職工而言,這“工資單”上的“工資”就是養家活命錢,但,管理與技術人員呢?很多人除了拿數十萬、上百萬年薪外,還有數額不相上下的期權(且基本上每年都能兌現),甚至還有超越工資水平的名目繁多的福利等,國資委既然興師動眾地出來“普查”了,就應該在能力范圍能把顯形與隱性的“工資構成”核查清楚,只有建立在“真實工資”之上的核查數據才能真正破解眼下傾斜的國企勞資關系博弈,以期構建扎實公平的“和諧分配”格局。 當然,如果說我們還有更高層面的奢望的話,不妨建議國資委牽頭像“全國人口普查”一般對“全國工人工資”來個抽絲剝繭的“大起底”:既有助于遏制工資落差驚人的失實流言,也能還原“漲利潤不漲工資”的事實真相。請相信,對低工資“心有戚戚焉”的,不只是“國企職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