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銀行業利差高:也是一種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03: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諸葛立早 提起金融風險,時下,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股市。確實,從近兩年前滬深股市觸底反彈以來,滬深股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經上漲近4倍,市場在這樣短時期內的巨幅上升,放在世界證券史的大平臺上,也是罕見的行情。據業內人士稱,其中孕育著難以避免的獲利回吐和風險釋放的壓力。盡管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證券市場的參與者、監管者都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市場局面,目標遠大,立足全盤,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繁榮和興旺發展,在造福經濟與社會的同時,造福于我們的廣大投資者,是一定可以期許的。但提示風險,教育投資者謹慎入市,不但必要而且非常及時。這是大實話。 不過,最近看到一份材料,使我對金融風險問題又有了新的看法。那份材料說,與世界成熟銀行相比,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仍然是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和與之相伴的驚人存貸款利差。對于中國國內銀行業務模式單一的這塊“軟肋”,波士頓咨詢公司高級副總裁麥維德透露,這可能與中國的國情有關,“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企業融資中有90%來自銀行,來自股市的比例很少,而在美國,只有30%的企業是靠銀行貸款”。而另一個“中國特色”———吃利差則使得中國銀行業喪失了其向更高業務拓展的動力。報告顯示,在中國,一筆交易銀行可以輕松賺到至少300個基點(1個基點等于萬分之一)的利差,而在成熟的市場上,能達到20個基點已經很不錯了。有識之士坦言,銀行業利差比國外高14倍,賺錢輕松,創新動力喪失,這是很大的風險。因為在市盈率問題上,我們比人家高幾倍,大家已經忐忑不安了。 銀行業利差高,在閉關自守的態勢下,或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放了,人家到我們的平臺上一起比武來了,“篤定泰山”的交椅就坐不住了。實際和名義利率的高利差是否會讓外資銀行沾光?一些人開始憂心忡忡。而一些動向已經顯示,中國較大比例的存款集中在較小比例的人群手中,即所謂高端客戶。這些高端客戶可能更看重外資銀行的風險防范和資產管理的能力,可能會轉移部分存款到外資銀行。我們的銀行吃了幾十年的“利差高”的太平飯,開始岌岌可危,這是風險;因為吃慣了“利差高”的“太平飯”,喪失創新動力,這也是風險。 更令人焦慮的是,專業人才缺乏、原創能力不強又是擺在銀行業面前亟待克服和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中國銀行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必須要過的一道坎。據有關部門日前組織的業務創新與競爭力情況調查顯示,16家中資商業銀行中,有9家銀行認為“專業人才缺乏”是阻礙銀行自身創新業務發展的第一或第二重要的因素。從銀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來看,全面掌握金融、經濟、法律、會計、產業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以及了解國際國內金融市場、能夠熟練運用各項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專業型人才,極為匱乏。在為數不多的實際創新活動中,無法對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反應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測,使得我國銀行業創新缺乏主動性、原創性和持續性。亦即是說,創新專業人才的缺乏,直接導致了我國銀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這是更大的風險。 今年年初,溫家寶總理說:“創新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動力”。言簡意賅,意味無窮。對“利差高”的風險,我們切莫等閑視之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