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擁核討論涌動日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5:07 21世紀經濟報道
東京報道 本報記者 趙憶寧 2006年10月9日朝鮮的核試爆對日本人來說就像"天塌下來了一樣"。 面對朝鮮的核試驗,日本變得非常焦躁,政治家們雖然心知肚明"核擁有"是美國的底線,但執政黨政治家再次發起對"無核三原則"(即日本不制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的沖撞。 人們擔心,日本有朝一日終會踢倒"無核"這塊鐵板。 "我們連議論的權利都沒有?" 朝鮮核試爆過后第六天,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表示,"憲法沒有禁止日本擁有核武器。如果有核武器就能降低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即可以進行核報復。因此,可以就日本的核武裝進行討論"。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今日本的戰爭罪惡與羞恥感,在新一代人心里已經減弱,政治精英開始變得大膽起來,并開始做出一些象征性舉動。盡管2006年11月21日日本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79.9%的受訪民眾支持"無核三原則",但在擁核問題上,大多數精英懾于美國的壓力,嘴上說"NO",心里卻是"YES"。 近年來,日本擁核的討論有三個集團發揮著影響,分別是科學家、國際政治學家與安全保障問題專家,他們從各個角度對此進行議論。綜合來看,技術科學家100%持反對日本核武裝的意見,而理論科學家有50%認為"有必要進行慎重的研究";國際政治學家和安全保障問題專家則是50%對50%,反對與贊成者勢均力敵。 日本對朝鮮核試爆的恐懼來自三個擔心:第一,朝鮮發射的導彈越過日本列島,如果技術不過關,在日本列島炸掉怎么辦?第二,朝鮮的目標如果是日本,那日本怎么辦?第三,美國的核保護是否有效? 面對日本"擁核"呼聲,美國國務卿賴斯去年10月18日抵達日本,重申美國對日本的防衛承諾,包括核威懾與安全保證。 而中川的這些主張與日本右翼保守派頗有共通之處,也不缺乏一定的社會根基,每當他發表過激言論后,總有保守媒體、學者附和,而反對他的人會受到很大壓力。 2006年11月18日在拓殖大學召開了 "日本對亞洲外交將應向何方發展"的研討會,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森本敏在會上就不久前中川先生關于核問題的發言指出,"作為一個政治家你的發言不合適,還是應該慎重一些為好。"森本敏當時的理由是,現在討論核武問題,美國馬上會覺得有壓力,然后所有人就會把國際緊張局勢的責任都全部放到日本頭上。但"中川先生當時不太高興"。事后森本敏在私下里對他的同事說:"我受到很大的壓力,為什么要把中川這么好的疑問馬上否掉?"據森本敏的同事杜進教授介紹,他們系里有幾個人搞日本戰略的研究,森本敏在日本屬于主流派,或者是戰略派,或者稱所謂的日本良知。 就是在這次公開的會議上,代表"日本的良知"的森本敏教授被臺下一位自稱律師的年輕人指責為"愚蠢教授"("baka"這個詞,在紳士們之間不會用到這個詞)。此言一出,頓時打破了會場上的氣氛,讓臺上的森本敏非常尷尬。據日本朋友田中熱志介紹,他這些年經常到拓殖大學參加森本敏舉辦的會議,但這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情。 這位律師質問森本先生:照您所闡明的邏輯,我們現在連議論的權利都沒有?為了取得正當理由,我們是不是要先請朝鮮打過來一個核彈頭再說?日本人對核武器有特殊復雜的心理(這是指日本人在地球上是唯一吃了核武器攻擊慘狀的心理狀態)。中川的核言論遭到多方抨擊之后,日本右翼雜志<諸君>的網站撰文稱:指責中川的言論,本身就"違反了憲法規定的保證國民享有言論的自由",并且說"當年印度核武裝之后,巴基斯坦立刻就進行了核試爆,由于存在核威懾,兩國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武力沖突"。 日本討論核武的五個熱點 在日本是人人談核心悸,如果不在日本是不能感受到的。這是由于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經歷了核打擊的民族,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喪生人數37萬人。戰爭一代對此不僅記憶猶新,而且當年核放射的后果如今仍然沒有完全散去。正是這一代人為日本引入了和平理念并將之推廣,使之深入人心。1971年,日本下院將"不擁有、不制造和不進口"核武器的三項基本原則上升為日本的基本國策。日本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了日本"作為主權國"放棄戰爭、"放棄使用和動用武力威脅"。正是這個第九條,也是日本首相安倍計劃修改憲法的目標。日本要干什么?這是所有人不能不提出的疑問:日本是否借討論"擁核"之機,達到恢復軍事化的目的? 而目前討論"擁核"的焦點又集中在以下五個問題上: 第一,國民對日本所面臨現實威脅的認知程度。"日本一直認為朝鮮的存在是對日本的威脅。但是以往這種概念是停留在抽象性與想象當中,從歷史上看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這一次是很具體也是很現實的。"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員茅原郁夫說。森本敏也認為:"日本從眼下的朝鮮核開發為前提思考,觀察圍繞我們的國際環境根本性的變化,并且認識到這是二戰結束后未曾遇到過也未曾預料到的根本性變化。" 第二,質疑美國有效抑制核武與核保護能力。雖然日本在與美國研究開發MD(Missile defend),以此對應未來的威脅。不過,日本人認為,這只是加強防御能力而沒有供給能力。日本人最為擔心的是,未來美國出于某種窘境下(面臨美國本土有可能受到核打擊),會不會放棄保衛日本"安保"的義務?2006年12月25日日本保守派月刊<正論>刊登了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最新文章,提出對朝鮮的核武威脅,美國的感受與日本不一樣。他指出,日本在防衛問題上,即使是面對同盟國美國,也得有話直說,日本不能再完全依賴美國。一些人認為,所謂的日美安保條約,美國的核保護傘是不保險的。日本專家批評美國核不擴散體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他們抱怨道:"有了就有了,沒有的人不能擁有,這不是不平等條約又是什么?"森本教授認為,這一點尤為重要,"當國民認識到美國不能以核保護傘來保護日本的時候,一旦國民有這種不安全的認識時,日本擁有核武器這種議論的潮流一定會高漲起來。" 第三,質疑日本的外交對應能力。通過這次朝鮮的核試驗,日本未來的外交到底有多大能力?有什么樣的外交成果?日本外交又有什么對策?人們提出了質疑。森本敏說:"我們的政府對這個日本有史以來的戰略危機缺乏政治魄力;國民也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毫無思想準備,看得出某種感性的上的遲鈍。"拓殖大學國際協力學科教授下條正男認為:"朝鮮半島是中國、俄羅斯的橋頭堡,無論從海上,或者陸地的歷史的淵源看,坐標的軸心沒有變化,比如說冷戰時候主要是日本和朝鮮半島,現在是日本韓國,日本中國互動;如果不認識到自己和對手的差異,這個外交官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四,質疑六方會談。森本教授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的方法,究竟能否達到讓朝鮮放棄核武的目的?日本不能不考慮到,美國對已經持有核的國家,從未行使以通常兵器的軍事行動的歷史事實;目前美國當局者看樣子只好接受"中期選舉"的結果。在某一定氛圍不得不容忍"民主黨"的要求,包括對伊拉克問題采取政治上的妥協。原日本防衛廳東北地區軍區司令,現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員茅原郁夫認為:"在半島問題上,中國、俄國、美國、日本的國家利益濃縮在一起了,美國要自主地來解決半島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很難的。" 第五,中國是否能夠保護日本。日本<朝日新聞>著名評論家船橋洋一對記者說,半島核的問題日本寄希望于中國,"希望中國一定要給我們解決掉"。不然很有可能使日本國民在這個問題上弄出過度的反應。 總之,雖然是意見紛紛,但從整體上講,大多數專家們還是認為,就日本核武的可能性,遠沒有具備現實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認為"日本不能搞核武器"。但也正是這個大多數也同樣認為"是可以討論的",而不可以根據過去政府發表的見解來約束和限制這種討論。 【相關】無核三原則 戰后美國為日本修訂和平的君主立憲憲法,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美國轉而單獨對日本締結舊金山和約,駐軍日本,把日本納入美國反對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的團隊中。隨著日本日益壯大,一方面日本離不開美國的保護傘,一方面又逐漸要求減少美國的控制,取得更加獨立自主的地位。在20世紀60年代日美"歸還沖繩"談判中,如何對待美軍部署在沖繩的核武器成為一個問題。日方提出了對核武器"不制造、不持有、不帶入"的"無核三原則"以及沖繩"與本土一樣"無核化的原則。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1968年1月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明確提出了"不制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眾議院全體會議1971年11月通過了這一原則。這是日本政府關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歷屆內閣都對此加以沿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