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西梧:擋不住的項目饑渴在續演“瘋狂的水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1:13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西梧 在國家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一片“封殺令”中,誰要是頂風而上,無疑是個愚蠢的選擇,可河南的南陽市內鄉縣偏偏要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有消息稱,一個總投資約9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和平頂山天瑞公司聯合投資的兩條日產5000噸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近日要落戶南陽市內鄉縣。 奇怪的是,首先站出來對這個項目表示質疑和反對的不是河南省和中央有關部門,而是當地的南陽市水泥協會和8家水泥生產企業。如果你認為他們是從國家宏觀調控和抑制產能過剩行業發展的高度進行提出異議,那就錯了。因為據披露,按照《南陽市“十一五”水泥發展規劃》,目前尚有9家企業10個干法水泥項目在開工建設,今年就有4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屆時將形成822萬噸水泥的生產能力,遠超出當地市場需求。也就是說,連本市的水泥行業都意識到產能過剩嚴重,勢必會帶來內部惡性競爭、自相殘殺。 這無疑產生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到底誰成了連常識都不顧的傻瓜? 眾所周知,中國近年迅速崛起為全球水泥第一生產和出口大國,2005年水泥產能已達13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4%。而目前國內水泥市場需求不到10.5億噸,預計到2010年國內需求量最多為12.5億噸,這樣也比2005年的產能少0.5億噸,是典型的產能過剩行業。這幾年,水泥企業虧損面不斷加大,市場風險驟然凸顯。為此,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多次發出通知,對總量控制水泥生產出臺了有關政策措施。 拋開水泥行業明顯產能過剩的事實與中央的三令五申不說,就從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來講,盲目上水泥項目也不是個好的選擇。誰都知道,水泥生產是個高投資、高耗能、高污染的“三高”產業,而我國噸水泥綜合能耗又比世界先進水平高15%以上;水泥生產對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嚴重程度,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而,別說是發達國家,就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對上水泥項目,也都極其慎重。像南陽的內鄉縣,本是山清水秀、天華物寶之地,無論從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水泥項目肯定是弊多利少。 如此簡單的道理,地方領導不可能不清楚。明知道不可為仍要逆勢而上,則必然有著比冒此風險更為巨大的內在沖動。從內鄉縣一位領導透露的“心聲”能看出點端倪,他說:內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工業發展落后,而周邊的市縣則呈幾倍的發展。一些省領導來視察時,都委婉地批評了內鄉,給當地的領導以巨大的壓力。 要按此思路推斷下去,無外是地方領導受扭曲的政績觀驅動所致。這樣的話題已是老生常談,再多說意思不大。問題是,按照內鄉的實際,結合當地資源發展優勢產業也完全可以創造出政績,為何非要冒風險硬上水泥項目呢?此處有兩個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的:一是鄰近市縣的示范影響。同樣的條件與環境,先上了水泥項目的地方,要產值有產值,要形象有形象,GDP飛一樣躥升,看著令人眼紅。在找不到差異化競爭力的時候,搞同質化比拼起碼也能先火一把;二是外來投資的誘惑力。好不容易搞到9個億的招商引資,據測算,投產后能創造10個億的年產值,1個億利稅,這樣的“香餑餑”豈能不牢牢抓在手里。要是在這個層面上理解,多少還情有可原。關鍵是再進一步的探究:當地領導為何不深入想一想,比鄰南陽的平頂山市既是煤炭盛產地,又有豐富的石料資源,為何有錢不在當地搞項目,而要投到內鄉山區?水泥屬于運輸成本高的短腿產品,其銷售半徑僅在150公里之內,否則便因運輸成本高而沒有價格競爭力。平頂山舍近求遠投資水泥項目,一定有其更為“深謀遠慮”的目的。 由此再推斷下去,就不難理解許多國家為何不愿意發展水泥產業,而能使我們得以迅速崛起為水泥第一大國的道理。據了解,國外許多企業集團已經將投資的重心放到我國水泥產業特別是龍頭企業上,法國、德國、美國、愛爾蘭等國家的企業集團紛紛登陸,下一步的投資和并購潮將會愈演愈烈。面對滾滾而來的資金,許多受項目饑渴煎熬的地方,不知又會續演怎樣熱鬧的“瘋狂的水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