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外資進入加大銀行業金融風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9:58 中國經濟時報

  銀行業的外資進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業的競爭程度,促進了銀行整體經營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外資進入也將引起銀行業市場格局的調整和銀行體系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銀行業的金融風險。

  -大勢觀察-孫磊 任紅

  近年來,隨著我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和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外資金融機構加快了在中國金融市場的布局。截至2006年12月底,已有29家境外機構投資入股21家中資銀行,入股金額190億美元。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五年過渡期的正式結束,《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相應出臺,外資金融機構獲得了完全的國民待遇,銀行業內外資之間的市場競爭也全面展開。

  一、銀行業外資進入的基本情況

  (一)參股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引入外資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是其中重要一環。2005年6月和7月,建設銀行先后引入美國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25億美元和14億美元的注資,分別占9.1%和5.1%的股權。2005年底前后,中國銀行先后引入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瑞士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境外戰略投資者51.95億美元注資,外資共獲得16.85%股份。中國工商銀行在2006年初引入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公司三家戰略投資者37.8億美元資本,外資獲得股份為8.89%。

  (二)并購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是近年來外資進入的熱點。近幾年來,在我國銀行業逐步開放的進程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型金融機構成為外資金融機構并購和進入的重點目標。盡管這些銀行的財務狀況參差不齊,但是這些銀行業務多集中于金融資源豐厚的發達地區,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客戶基礎和業務實力,被視為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捷徑。近年以來,外資除積極并購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股份外,還迅速對上海銀行、西安商業銀行、濟南商業銀行、北京銀行、渤海銀行等展開了大規模并購。

  (三)加快擴張外資銀行在華自身業務。自1980年以來,外資銀行逐步在中國各地直接設立各類金融機構,如開設代表處、支行及其他附屬機構等。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國注冊的外資獨資和合資法人銀行業機構共14家,下設19家分支行及附屬機構;22個國家和地區的74家外資銀行在中國25個城市設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個國家和地區的186家外資銀行在中國24個城市設立了242家代表處。最近,首批花旗銀行等4家外資法人銀行100多個網點已經開業,開始全面經營人民幣業務,并計劃大幅增加網點和員工。

  (四)探索農村金融機構業務。近幾年,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部門陸續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改革的試點。在這些金融改革試點中,多處都有外資活躍的身影。如法國微貸公司在四川多次考察,擬獨資設立美貸小額貸款公司,主要從事農村和城市地區的微小及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同時,村鎮銀行的試點也允許外資發起設立。農村金融改革的試點已被視為外資進入中國金融業的新途徑。

  二、銀行業外資進入的特點

  近幾年的外資進入,從外資進入的方式、對銀行業的影響等方面來看,主要特點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外資進入圍繞優質金融資源,進行全方位擴張。銀行業外資進入,主要圍繞大中城市、東部發達地區等金融資源集中的地區展開,除了居主導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外,更是廣泛參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展開全方位的業務擴張。外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分參與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一方面繞過市場準入的限制而得以分享我國經濟快速成長所帶來的金融溢價,同時通過與國有銀行的各種各樣的業務合作,外資銀行進一步熟悉國內金融市場,為進一步的擴張積蓄著力量。外資銀行的這種并購方式,既在短期內加強了外資在銀行業的市場滲透力,也獲得了豐厚的資本回報。

  (二)外資進入多數以協議方式、股權并購進行。外資對金融業的間接進入通常有股權并購和資產并購兩種形式。在我國,外資的進入以股權并購為主,通過出資參股、資本市場收購等多種方式來實現對金融業的進入,而且不少是戰略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共同合作來收購目標銀行的股權。同時,由于并購主要不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外資的進入往往以協議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國際上常見的敵意并購的方式。

  (三)外資進入后,經營管理權和控制權的要求逐步加強。隨著外資股東的進入和股份比例的增加,外資對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的逐步深入并逐步尋求控股權。如上海銀行的外資股東IFC、HSBC和SCB分別指派一名董、監事進入上海銀行董事會和監事會;深圳發展銀行控股后則直接控制了董事會和高層管理權;2006年12月,花旗集團收購團在獲得重組廣東發展銀行之后,也派出了高管出任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四)中國的外資進入是國際金融資本并購的延伸。自上世紀末以來,隨著經濟的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動,國際銀行業的并購活動日益頻繁,規模越來也越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進入也是國際資本跨國業務拓展和整合的一部分。外資在中國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既是

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的標志,也是國際金融資本逐步進入和深刻影響中國經濟的表現。

  三、外資銀行與本土銀行的博弈:外資進入的一種前景

  在中國直接設立外資銀行,是外資進入銀行業的重要途徑。隨著外資銀行在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將導致銀行體系的分化和市場格局的調整。外資銀行在服務、技術方面相對有一定優勢,但受網點的約束,外資銀行的市場定位和金融產品開發將主要集中于企業客戶、優質個人客戶等利潤豐厚的客戶群體,而較少進入普通居民的

零售業務。在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下,本土銀行的全面經營、面面俱到的發展戰略將受到沖擊,銀行的市場定位將相應作出調整,銀行體系向著多層次、注重分工的方向發展:一部分銀行向著區域性、社區性銀行發展,以提供普遍性的零售業務;一部分銀行競爭高端客戶群體,以提供專業性的金融服務。從而,商業銀行的發展逐步走向分化,形成各有分工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并伴隨著服務水平的提高。

  四、銀行業外資進入與金融安全

  銀行業的外資進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業的競爭程度,促進了銀行整體經營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外資進入也將引起銀行業市場格局的調整和銀行體系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銀行業的金融風險。

  (一)銀行業市場格局變動對本土銀行的擠壓,成為誘發系統性風險和信用危機的潛在因素。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擴張,銀行直接之間的競爭在優質客戶、優良資產、優秀人才等方面的競爭和爭奪趨于激烈,將對本土銀行的發展空間造成巨大的壓力,使原來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大量暴露。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高度依賴利差收入、以優質客戶贏利彌補零售業務虧損的經營模式將受到嚴重挑戰。外資銀行業務對本土銀行業務的替代,可能導致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并誘發系統性信用危機。

  (二)外資進入進一步凸顯銀行監管體系的滯后。隨著外資的大量涌入,在帶來大量新觀念、新技術的同時,也給銀行監管提出了一系列挑戰。目前,我國銀行監管仍然面臨著監管信息不足、監管人員短缺、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監管法規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銀行監管流于粗放而監管質量不高,從而難以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形成有效的制約作用。

  (三)外資進入將弱化貨幣政策等

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應。銀行業作為資金融通的渠道,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中發揮重要的橋梁和渠道作用。外資金融機構對宏觀調控的反應和調整,更多的要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和母國銀行的經營需要,因而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措施的政策效應往往會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

  (四)金融風險的國際化傳導。跨國經營的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將一國的金融體系和國外金融市場直接相連。因而,在一國出現經濟困難和風險時,外國銀行可以將經濟風險、金融風險轉嫁或傳遞到其他國家,在受到國際上具有投機色彩的短期資本的沖擊下,容易引發全局性的經濟風險,甚至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東南亞金融危機在多國的蔓延就是一例。

  五、金融風險防范與銀行業的規制:適度保護與嚴格監管的原則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命脈,而銀行業則是金融業的基石。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和進一步發展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在積極推動銀行業開放和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適度保護與嚴格監管的原則。

  銀行業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著嚴格而周密的準入限制。這些措施不僅包括常見的資本要求等一些經濟性壁壘,還有多部門審批等大量行政性壁壘。以美國為例,在美國開辦銀行必須先經過州或聯邦政府的同意,美聯儲在核準銀行準入時還需要調查母國銀行的監管狀況等。但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外資金融機構處于特殊地位,在市場準入、稅收等方面的優勢甚至超過內資銀行。在當前外資銀行迅速進入的情況下,必須堅持適度保護的原則,建立規范外資銀行進入的審批制度,對外資銀行的并購等行為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審查。

  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同時,更要加快對內開放。金融業的發展中長期存在著“重外資、輕內資”的觀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存在著諸多困難和障礙,在市場準入等方面設立了大量歧視性政策。加快金融業對內資開放的步伐,既是應對提高內資金融業競爭能力的需要,也是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迫切要求。

  同時,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和金融一體化的加深,需要進一步健全更有效的監管體系,“嚴監管”需要規范的監管制度來保障。加快統一中外資銀行監管標準,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提高監管機構監管人員的素質,協調國際監管機構間的合作,才能保障銀行業的安全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全國人大財經委;中國農業銀行。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