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曉忠:股市回調有助培養風險意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07:58 新京報
在股市漲多跌少,遲遲沒有出現一個有效合理的回調下,投資者亟需加強風險提防水平和意識,避免陷入盲目樂觀的情緒性沖動之中。 4月19日,由于一季度統計數據的“姍姍來遲”,再加之市場對央行可能將貨幣政策瞄準股市的擔憂,滬深股市大幅跳水,滬綜指在權重股的帶動下報收于3449點,跌幅達4.52%,其中盤中下跌幅度一度達到7%。 事實上,市場亟待一次像樣的休養生息,至于市場調整的力度和幅度,筆者認為出現類似2·27暴跌行情的概率不大。因為近日發布的基金季報顯示,機構投資者已在3月份完成了“空中加油式”的調倉操作,這至少能在技術上保證市場擺脫暴跌的厄運。 但對中國股市來講,不僅要理性看待市場的回調壓力,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影響股市健康穩定發展的癥結,這樣才能有效理解和判斷當前市場的走勢和風險所在。 首先,市場對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過度炒作直接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陸續公布,兩市的動態市盈率呈現出了不升反降的趨勢。因此,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對市場形成了一個自然填權效應,因而目前的價格是市場對上市公司業績的一種預期反映。然而,即便是目前39倍的加權平均市盈率事實上已經具有了明顯的超漲特征和價格泡沫。 一方面,上市公司上下游行業盈利苦樂不均的現狀表明,這種依靠制度性因素形成的擠占性高收益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僅憑借2006年單個年度上市公司的業績高增長就斷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為時過早。 就當前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筆者認為其高增長一是來自于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提高,二則是得益于新舊會計制度變更所帶來的財富效應,目前看來會計制度變更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是相當明顯的。當前,市場過于注重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結果,而缺乏對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成因的具體細分,是造成投資者盲目追漲上市公司股票的重要原因。 其次,日前推動股市持續性增長的最主要的直觀因素仍然是貨幣流動性過剩所帶來的估值偏離問題。股市在吸附金融市場過剩貨幣流動性的同時,也不斷提高了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而這又進一步推高了市場的估值中樞,從而也不斷增加市場的價格泡沫風險。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市場風險偏好的提高和進一步釋放,并不是市場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是風險承受能力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了轉移。也就是說在2·27暴跌中受損失的投資者傷口并沒有痊愈,而日前促使股市走出2·27陰影,并進一步推動股市走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新的投資者。更進一步地說,2·27暴跌是機構重倉股在新舊投資者間的一次換倉操作,市場完成換倉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市場再次積累了做多動力。 面對貨幣流動性過度沖擊股市的壓力,市場認為通過加快藍籌股回歸A股上市,即增加供給來加以緩解。筆者認為,這很可能如同抱薪救火,不僅不會稀釋貨幣流動性的沖擊,而且可能會不斷增加市場風險。因為在貨幣流動性源頭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情況下,即便增加股票供給也不可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而且由于目前市場的估值中樞已經出現了泡沫,新股發行很難拉低價格中位區間。 最后,當前股市更深層次的風險在于投資者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工具的嚴重缺乏。如果說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等為炒作提供了題材,貨幣流動性過剩為投資者提供了炒作工具的話,那么投資者風險意識的淡薄和風險管控能力的不足就把這些資源最終演變成了風險和價格泡沫。 總之,在股市漲多跌少,遲遲沒有出現一個有效合理的回調下,投資者亟需加強風險提防水平和意識,避免陷入盲目樂觀的情緒性沖動之中。希望19日股市的下跌能夠進一步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敏感度和風險識別能力,推動股市進入一個有效的回調周期之中。 □劉曉忠(北京普藍諾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