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消協23年欣慰與無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0:55 人民網—江南時報
1981年6月,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社理事會在曼谷召開了一個頗為獨特的會議——“保護消費者問題磋商會”,并鄭重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費者組織派代表參加。 然而,在接到會議邀請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消費者組織”,只好派了國家商檢總局的一位處長,以中國商檢總公司代表的名義前往參加。對此,與會的國際人士表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是一支最龐大的消費者隊伍,國際消費者運動和組織沒有他們參加,是不完善和沒有代表性的。 直到1983年5月,中國消費者運動的第一朵“小花”才在河北省新樂縣悄然開放。當地消費者協會在縣集市貿易大院組織了大型假冒商品展覽,把不法商人的丑惡嘴臉公之于眾,并當場銷毀價值94萬元的假煙、假酒,引起全國轟動。 之后,消費者組織在全國許多省、市紛紛成立。1984年12月,全國性的組織——中國消費者協會終于在北京宣告成立。二十多年來,消協的存在給多年來投訴無門的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福音,迄今已經受理消費者投訴932萬多件,為消費者挽回了超過70億元的經濟損失,消費者獲得了1.2億元的加倍賠償。 不過,消協一出生就面臨著自身缺陷帶來的眾多尷尬。 消協作為一個群眾團體、民間組織,它的成員在一開始大都是兼職,本身的編制、經費都存在問題。一些省、市的協會幾經申請而得不到批準,最后只好以“不要經費”為條件才準予成立。 據中消協消費指導部王前虎介紹,像上海那樣消協全部經費納入地方財政支出的并不多。全國還有相當一部分消協組織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或沒有規范的經費來源渠道,全靠工商和消協自籌。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是采取財政要一點、理事單位籌一點、企業贊助一點、工商局給一點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地方消協經費缺口甚至達到2/3。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地方消協要無償處理越來越多的各類投訴有點力不從心。 據了解,目前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即使是一些小糾紛,告上法庭,各種訴訟費用至少要500元,答辯期15天。盡管敗訴方最終會承擔各類費用,但多數消費者認為時間、精力耗不起。通過仲裁途徑費用更高,一般5000元以下的消費投訴仲裁機構不予受理。雖然目前消協組織有一部分消費者訴訟專用金,但是杯水車薪。 消協的“民間組織”身份同時還注定了它的兩個“軟肋”:一沒有行政職權,二無訴訟主體資格。這就是說,當消協披露某些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時,它既不能采取行政處罰措施,也不能直接狀告商家,而只能采取調查、調解、為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對侵權行為進行曝光等方式協助解決。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了消協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局面。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7月以來,中消協陸續點評了電信、郵政、商品房、物業服務、汽車、旅游等各行業的數十條霸王條款,然而在轟轟烈烈地“開炮”之后,被點評對象往往不動聲色、不予理會,形形色色的“霸王條款”依然存在。 有消協人士訴苦說,他們自己其實也像那些投訴者一樣,在維權路上艱難地跋涉著。 宋雪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