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鈞:區分房地產政策與住房社會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0:39 大洋網-廣州日報
為什么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漲幅這么大,老百姓卻不像中國那樣反應激烈。關鍵是因為房地產市場本來與普通老百姓并沒有多大關系。因為解決升斗小民住房問題的是政府的住房社會政策,而不是作為經濟政策的房地產政策 唐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據報道:“國務院參事室最近組成調研組奔赴全國各地,就房地產問題展開調研,并提出房地產改革建議。這項調研成果將向總理匯報,為下一步的房地產政策提供參考”。“政府應為占居民人口70%~80%的工薪階層提供經濟適用房,少數高收入家庭可以購買商品房”。如果參事室的建議能夠被政府采納,對翹首以盼房價下跌的老百姓,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最近有學者提出,就全球房地產市場的情況看,中國房價的漲幅并不算太大。應該承認,此說屬實。據報道,“根據對全球20國的調查,1997年~2005年位列全球房價漲幅最大的是南非,達244%;第二位的是愛爾蘭,達192%;第三位是英國,漲幅達154%;第四位是西班牙,漲幅145%”。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為什么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漲幅這么大,老百姓卻不像中國那樣反應激烈。關鍵是因為房地產市場本來與普通老百姓并沒有多大關系。因為解決升斗小民住房問題的是政府的住房社會政策,而不是作為經濟政策的房地產政策。但目前的問題是,中國只有房地產政策,沒有住房社會政策。所以,所有在住房方面有需求的居民家庭,譬如原住房被拆的動遷戶、子女長大需要增加住房面積的家庭和需要結婚用房的年輕人都被逼上了“華山一條道”,唯一的選擇就是找“發展商”買房去。這就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看起來擁擠不堪的假象,但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被逼無奈做“房奴”。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進程中,都曾經制定社會政策幫助工薪階層購買自己的房產,有的是采用減免所得稅的辦法,有的是直接由政府提供補貼。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則是采用直接向老百姓提供“平價”住房的辦法。回歸之后,香港特區政府擴大了“居者有其屋”計劃的收益面,同時也以“非營利”的方式出售了一批公屋(原先用于出租的公有住宅),對房價上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國務院參事室的建議,實際上與特區政府的住房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學者,反對“經濟適用房”政策,其實是把“臟水”和“嬰兒”混為一談了。建議像香港那樣組織一個半官方機構,以“非營利”的方式來經營真正的“經濟適用房”,可用抽簽的方式讓中低收入購房者先后獲得購買權。 如果實行此政策,其實不用達到八成,能夠讓在社會平均收入以下的居民都能買到經濟實用房,相信房產的價格在短期內就會下跌。有些不愿受經濟適用房條款限制的居民,也可以買到房價較低的商品房。房地產市場可以由其隨行就市,向類似CBD(中央商務區)或“總部經濟區”等方向去發展。這些地區的房價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這才是房地產價格是地區發展標志的真正含義。 當然,租房市場也應該很好地去組織和管理,而不應該在政府那里不受待見。畢竟每個城市中都有相當數量的二手房可供出租,但不一定是“廉租”。“廉租房”政策只是針對少數貧困家庭的,所以說“多建廉租房”能平抑房價實際上是一大忽悠。以住房補貼的辦法利用二手房將貧困家庭分散安置,肯定比人為地將他們集中到一個“廉租”區域中對社會穩定更有好處。可以通過對出租者減免稅收及由政府保證房租收入等優惠條件來征得可用的“廉租房”房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