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徐忠:正確理解農村金融市場的高利率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8:48 金時網·金融時報
特約嘉賓:農村金融問題專家徐忠博士 本報記者:楊建瑩 小額信貸是滿足窮人信貸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貸款對象僅限于窮人,額度很小,無需抵押。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尤努斯及其創立的農村銀行,以表彰他所創立的小額信貸模式和對社會貧困階層經濟發展和人權進步作出的貢獻。 而小額信貸業務,目前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明顯特點之一便是遠高于一般銀行的利率水平。如孟加拉國商業銀行年利率為10%-13%,小額貸款機構年利率更高達20%-35%。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近來在互聯網上頻受抨擊,也是因為他“發放給農民的小額貸款一定要實行高利率”的思想。 一方面小額信貸是用來幫助弱勢群體,支持農業;另一方面又為何要收取高利率?是否只有高利率,才能賦予農村小額貸款生命力?對此問題,記者專訪了農村金融問題專家徐忠博士。 記者: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管制是否妨礙了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 徐忠博士:管制的利率政策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把信貸資金撤出農村,越是貧窮邊遠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的這種沖動越強烈。農村金融機構的農戶貸款往往集中于某一地區或某一產業,面臨著較大的自然和產業風險,在缺乏農業保險和抵押品情況下,貸款的風險很大;同時,由于農戶貸款金額小、居住分散,貸款交易成本也很高。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在一些農村地區還不足以使農村金融機構獲得合理的資產和資本金回報來彌補其成本和風險。這一扭曲利率政策使許多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越多,虧損越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企業放款的利益落差,也導致許多農村金融機構更傾向于發放企業貸款。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信用社通過要求罰息、提前扣息、強制要求入股等措施使農戶小額貸款的實際貸款利率遠遠超過貸款利率浮動的上限。因此,逐步放開農村金融市場的貸款利率,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能夠抵補風險和成本,使農村金融機構對“三農”貸款有利可圖,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和機構流向農村,支持“三農”。 記者:農村金融市場利率是否必然是高利率? 徐忠博士:在世界范圍內,農村金融一直是以高利率為特征的。提供金融服務就會產生交易成本,當金融機構向低端市場擴展業務時,不僅業務量小,而且有非經常性,由此會增加金融機構的平均成本。在貸款服務方面,考慮到小額貸款的需求、農村收入的季節性波動、農業貸款人的不透明、法律上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散的有限選擇,信貸配給和高利率是農業和農村貸款的總體特點,不僅在中國,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如此。 農村金融市場高利率是相對于貸款給有抵押品或大項目的城市金融利率的。實際上,農村金融貸款利率是商業利率,即應允許農村金融機構收取風險貼水,使農村金融機構能夠按照農村金融機構的國際會計準則,提足經營虧損和壞賬損失準備金,并使收取的貸款利息足以彌補組織資金的成本(尤其是對老少邊窮地區發放貸款的高交易成本)和貸款的風險,從而獲得充分的自我發展能力。 記者:放開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是否能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農戶能否承受高利率? 徐忠博士:單一地推進利率市場化并不能解決農村金融市場的問題。利率市場化必須具備諸多前提條件,尤其是宏觀經濟的穩定,對金融機構實施充分和審慎監管。簡單地提高利率水平會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加劇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惡化。在我國由于農村金融市場中農村信用社處于壟斷地位,簡單放開利率管制,還可能會出現農村信用社將其經營的低效率通過高利率轉嫁給農戶,因此打破農村金融市場壟斷與利率市場化改革是解決農村金融市場問題不可缺少的兩項改革。 對于農戶能否承受高利率問題,事實上,農村并不缺少投資機會,農民真正缺少的是資金,一定水平的利率成本是完全可以承受的。由于貸款金額小,貸款期限短,即便利率很高,農民實際負擔的利息總支出一年分攤下來,感覺上并不多。 記者:您如何看待政府希望通過低利率補貼農戶的問題? 徐忠博士:從實際操作來看,低利率并不能使小額信貸資金真正到達貧困農戶手中。此外,較低的利率水平,無法形成有效的利率約束,資金無法流向有效使用資金的借款者。政府的補貼對象應該是交易成本而不是利率。補貼應該采取一種不扭曲市場的方式,例如對交易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給予補貼(對建立分支機構、合作社甚至地方金融機構的成本進行補貼,東歐國家建立小額信貸銀行采用了這種辦法),也可以通過對金融機構利潤免稅的方式。 記者:應通過何種方式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高利率? 徐忠博士:高交易成本和高風險是農村金融市場高利率的主要原因。通過引入競爭,鼓勵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降低交易成本;同時,通過發展農業保險、大宗農產品期貨、定單農業等降低農村貸款的風險,這將有利于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 中國土地面積大,針對自然和經濟條件千差萬別的特點,農村金融改革應堅持因地制宜,允許不同模式試點,才能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實踐中也有許多好的創新需要我們總結并推廣。在一些地方,農村信用社還通過與防疫部門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化解農業風險。還有些地方政府通過代農戶支付一半的農業保險費,引導農村金融機構給種養殖農戶貸款。這些金融創新需要我們很好總結,并上升到政策層面,才能很好推廣。 記者:您如何理解利率市場化在形成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作用? 徐忠博士:單一的利率市場化并不能形成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覆蓋率和商業可持續性是國際上通行的評價農村金融體系成功與否的兩個關鍵指標。其中,商業可持續性是前提,而利率市場化又是商業可持續性的前提。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必須創造農村金融機構商業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環境。為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的商業可持續性,在一些財政應發揮作用的領域,如果片面依靠農村金融機構,必然導致農村金融機構虧損,農村金融市場萎縮。因此,政府必須在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村教育和醫療等方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