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韓琪:中國國有企業究竟應定位在哪些行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8:54 中國經濟時報

  不論是國有資本要保持“絕對控制力”的軍工等七大行業,還是國有資本要保持“較強控制力”的裝備制造等九大行業,大都是第二產業中的主要行業,遍布非競爭性領域和競爭性領域,并不都是只有國有企業才能有資格從事的行業。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掌握命脈行業”的理由,依托行政力量劃定勢力疆界,在這些行業為國有企業筑起壟斷門檻,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借助于政府力量的壟斷行為,有違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

  ■一家之言■韓琪

  國有企業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中國政府始終強調“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但是對于“國民經濟命脈”究竟涵蓋哪些行業,過去并沒有明確描述。2006年1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轉發了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在這份文件的基礎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代表國資委提出對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最新部署:國有經濟要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即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里,國有資本要保持“絕對控制力”;而在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筑、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九行業,國有資本要保持“較強控制力”。國有經濟進退邊界首度厘清。相比于過去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縱橫交錯、無所不包的覆蓋,這應該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但是,仔細觀察這份列入“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目錄,不禁使人疑竇叢生:因為不論是國有資本要保持“絕對控制力”的軍工等七大行業,還是國有資本要保持“較強控制力”的裝備制造等九大行業,大都是第二產業中的主要行業,遍布非競爭性領域和競爭性領域,并不都是只有國有企業才能有資格從事的行業。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掌握命脈行業”的理由,依托行政力量劃定勢力疆界,在這些行業為國有企業筑起壟斷門檻,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借助于政府力量的壟斷行為,有違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

  國有資本對七大命脈行業

  保持絕對控制力的理由不充分

  國有資本必須對這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的直接理由是,這七大行業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筆者認為,這一理由并不充分。

  國家經濟安全,是指國家的根本經濟利益不會遭受突發性重大傷害。筆者不是認為國家經濟安全不重要,國家經濟安全對任何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從國際上看,大多數國家并沒有出于對國家經濟安全的考慮而像中國這樣將這么多的行業劃歸國有企業控制。筆者并不是說中國國有企業不應該控制命脈行業,而是首先應該對命脈行業進行界定,不可以大而化之。什么是“命脈行業”?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命脈指生命和血脈,比喻關系重大的事物。命脈決定一個生命體的生死存亡。“命脈行業”自然就是關系一國生死存亡的行業。以此定義來看,對于一國經濟來說,許多行業都可稱為命脈行業。比如農業,“民以食為天”,作為生產糧食的產業,事關一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國民經濟的穩定,毫無疑問應該屬于命脈行業;與此類似的還有水利行業,一旦大江大河決堤,后果不堪設想。等等。并不僅僅只有國資委定義的這七大行業。如果以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來確定命脈行業,再根據命脈行業應該由國有經濟控制的邏輯,那么是否農業也應該屬于國有資本控制的領域?可見,定義七大行業為命脈行業,必須由國有資本保持絕對控制力,理由并不是很充分。

  退一步說,就算這七大行業確實是命脈行業,那是不是就一定要由國有經濟來控制,別人不得染指?這就需要對命脈行業進行結構分析。命脈行業既有屬于自然壟斷的行業和承擔政策性任務的特殊行業,這些行業在非競爭性領域里活動;也有屬于生產私人物品的行業,這些行業在競爭性領域里活動。如果屬于自然壟斷的行業和承擔政策性任務的特殊行業,由國有資本來控制還比較名正言順,而如果屬于競爭性行業,完全由國有資本來控制就缺乏合理性了。下面我們對照國資委劃定的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來具體分析。

  1.軍工行業屬于承擔政策性任務的特殊行業,該行業是既有關國防安全、也有關國內社會秩序安全的行業。石油行業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性行業,具有規模生產效應和一定的自然壟斷屬性,在國內外市場分割的背景下也具有一定政策屬性。這些行業確實應該由國有資本控制。

  2.電網(不包括電力)、電信(主要指電信網絡建設部分)、民航(主要指民航基礎設施)屬于自然壟斷行業。自然壟斷是指由于自然條件的作用而形成的壟斷。自然壟斷一般出現在電力輸送、管道運輸、電信、民航、供水、供電、供暖等公用事業領域和郵政通訊、鐵路、航運等具有網絡特征的非競爭性部門。

  自然壟斷行業的第一個特點是存在網絡供應系統的規模經濟效益。需求量越大,網絡供應系統龐大的固定成本就越能分散到每一單位需求上而收到規模經濟效益。所以由自然壟斷行業的特點決定,單個企業生產給定數量的多種產品的總成本總是小于多個企業生產該產品組合時的總成本。這些產品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總是隨企業產量的增加而降低。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適宜獨家壟斷。

  自然壟斷行業的第二個特點是資本剛性沉淀。該行業中的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才能開業,并且一旦資本投入,就“沉淀”在這個行業里很難再抽回,也難以改作其他用途。當多家規模相近的企業在一個自然壟斷的行業內相互自由競爭時,幾敗俱傷是最可能的結局。因此,這類行業的產品可以由國有企業獨家壟斷供給,政府給予必要的進入管制和價格監控。

  自然壟斷行業的第三個特點是這些行業中的多數企業提供的是公眾所需要的基本服務。公眾要求它們提供的服務要具有穩定性和質量的可靠性。并且不能完全按照市場均衡價格定價——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低收入階層消費不起。例如水、天然氣、暖氣、公共衛生資源等。因此這類行業具有一定的政策性。

  應該說,七大行業中的電網、電信(網絡設施部分)、民航(航空基礎設施)符合這一定義,應該由國有資本絕對控制。并且由國有資本在自然壟斷行業實行壟斷,也是各國常見的現象。

  3.電力、石化、煤炭、民航(非基礎設施部分)、航運,這些應該屬于競爭性行業,具有充分的競爭性和排他性,生產的是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銷售的私人物品。雖然這些行業對國民經濟確實非常重要,但并不具備一定要由國有資本絕對控制的理由。如果向其他非國有經濟開放,會因為引入了競爭而帶來效率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可以增加這些行業的競爭力,并提高國民的經濟福利。

  綜合起來看,國資委的這一部署有合理的成分,七大行業中的軍工、電網、石油、電信、民航,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還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國有資產分布領域,而國有資本應該憑競爭實力決定去留的競爭性行業如電力、石化、煤炭、民航(非基礎設施部分)、航運等卻赫然在國有資本要保持“絕對控制力”的名單內,這就不能說是合理的了。

  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

  應有不同的定位

  世界上的企業種類繁多,從出資者和出資者動機的角度,可以分為一般企業和國有企業兩類。一般企業(非國有企業)是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它們活動在競爭性領域中,以創造社會財富和追求利潤為目的,是市場經濟中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主體。國有企業是政府投資建立的企業,主要應活動在非競爭性領域里,以追求社會目標、實現社會效益為宗旨。

  中國由于計劃經濟時代的沿襲,國有企業曾經是最普遍而廣泛的企業組織形式。遍布于競爭性領域和非競爭性領域。經過20多年的改革,在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中,競爭性領域中的國有企業已經大幅度減少,中國已形成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目前在競爭性領域中的各個行業里,基本已經是完全競爭態勢,隨著市場的飽和,企業大多處于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狀態,利潤率已經平均化,無超額利潤可言。但是,在非競爭性領域,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一直被國有企業壟斷。這些行業,有的是自然壟斷性的行業,有的是承擔政策性任務的行業,有的是利潤率較高的壟斷性行業,這些行業所有制門檻高筑,被國有企業圈地而居。

  要知道,這些命脈行業和關鍵部門,大部分都是利潤回報比較高的。央企之所以能獲得高額利潤,主要拜央企所在的行業所賜。從最近3年以來的央企經營業績看,利潤排名前40強的企業,瓜分了央企95%的利潤,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國資委的最新部署,進一步鞏固了這種利益格局。

  國資委圈地七大行業的實質

  國資委的最新部署,將七大行業定位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對這七大行業,國有資本要保持“絕對控制力”。這意味著,只要是國有資本完全控制了這些命脈行業和關鍵領域,國家就安全了,反之,允許民營經濟進入這些領域,國家就處于風險之中,這是缺乏說服力的。這種觀點顯然是把發展國有經濟和發展民營經濟對立起來。前面已經分析過,七大行業中有一部分確實應該由國有經濟控制,但還有一大塊實質上是處于競爭性領域中的行業。這種壟斷范圍的擴張,有失市場經濟公允。國有、民營都是中國的企業,不應該劃分地盤,把民營排除在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應該一視同仁地展開平等競爭,而不是先畫個框框,不許你干,只許我干。這種做法,不客氣地說,體現了利益集團意志,破壞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也與WTO規則相悖。國資委的這一部署,其實質是以提高國有經濟“控制力和競爭力”為理由,跑馬圈地,借助政府力量瓜分勢力范圍。

  中國從1992年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迄今已逾15載。中國加入WTO也已經5年有余。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加入WTO進一步確立了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方向。但國資委的這一最新部署,是與中國改革的市場經濟方向南轅北轍。而真正應該由國有企業擔任的政策性任務——公共物品的生產和提供,卻未見國資委提起。筆者認為,這是國有企業職能的錯位。國資委在成立之初,就將經濟指標作為考核旗下企業領導人的主要指標。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的主管機構,是領導國有企業與民爭利的指揮機構。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確實具有造成國內企業競爭不平等的作用。這并不是說國資委代表國家的利益管理國有資產、爭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獲取利潤有什么錯,但競爭性領域里的國有企業應該遵循平等競爭的原則,與其他經濟主體展開競爭,而不應該借助于政府力量實行壟斷,用壟斷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挑戰。

  對于國資委來說,把資本集中在哪些領域可以預先設想,但這些行業和領域能否做好,效益如何,還得靠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剝奪了民營企業的進入權后,這種憑借所有制優勢形成的壟斷,使得國有企業不費力氣就可以獲得壟斷利益,這必然會造成低效率,降低整個國家的經濟效率和全國人民的福利,延滯現代化的進程。充分競爭以形成平均利潤是市場經濟是否成熟的標志,然而平均利潤的形成卻是以資本在各部門之間的自由轉移、自由進出為前提的。壟斷阻斷了這種轉移,使市場經濟的發展扭曲,一個良性的正常的市場秩序總是難以建立起來。

  筆者認為,在中國目前的情勢下,各利益集團已經形成,動員各種資源在競爭中取得強勢地位,是所有利益集團的共同特征。七大行業的劃分實質是國有企業利用政府背景瓜分市場份額,破壞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增加整個體制改革和經濟運行的成本,勢必阻礙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方面,政府應該是利用國家法律來監管,而不是政府部門來具體操作。政府權力進入競爭性領域屬于超經濟強制,國有企業就是這種超經濟強制培育出來的特殊利益集團。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貿學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