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完善相關制度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2:54 國際商報

  要從制度入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率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強勢地位,對傳統工業化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戰,決定產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已從過去的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轉變為創新能力、技術和管理優勢。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工業化進程加快,中國已進入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戰略。

  我國的技術發展,是從引進技術和模仿為主,轉向自主研發和引進技術相結合。以往較長時期內,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依靠引進技術和模仿制造。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研發支出增長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長。2001年研發支出超過1000億元,占當年GDP的1%多;2004年研發支出達1966億元,占GDP的1.23%。在研發支出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比例,小幅穩定增長,技術供應能力逐步提高;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1995~2003年,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年平均增速高達25%,2004年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27.9%。同時涌現出一批依靠自主創新帶動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企業。

  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產業技術亟待升級。

  目前我國部分行業已從生產低端產品,轉向生產中高端產品,一些優勢企業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與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國家的市場競爭,逐步加劇,此時如沒有

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就不可能引進高水平技術。引進技術的難度正在增加,一些關鍵技術和敏感技術,特別是關系國家安全的技術引進,受到諸多限制,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產業技術升級。

  雖然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逐步增強,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從研發經費分布看,企業和高校的研發經費支出比例,不斷提高,2004年企業研發支出占全社會研發支出的66%,高校超過10%。

  總體來看,研究機構的研發支出比例超過22%,高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

  與收入相比,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還比較低。

  據統計,2003年和2004年,我國大中型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平均比例為0.7%;2004年規模以上企業的研發投入,僅占銷售收入的0.6%,遠低于發達國家企業的水平。

  大學、研究機構與企業的合作,相對薄弱。

  目前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國還存在科技與經濟脫離現象。大學和科研院所自成體系,研究成果往往難以滿足企業需要。根據2003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我國科學基礎設施、科技基礎設施的排名,在6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19~20名,技術合作指標居第51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對引進外資和學習國外技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如果不注意自主創新,就會過多依賴外國技術。

  國內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引進技術形成了依賴,盡管近些年來我國的技術對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仍高于50%;而外資企業對產業技術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如在引進技術中,外資企業約占50%;80%以上的高技術產品出口,是外資企業承擔;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了約800家相對獨立、有一定規模的研發中心,其研發投入約占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從外國轉移到我國的制造業,大部分核心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仍被外國公司控制。

  我國現在強調自主創新,主要是針對過多依賴外部技術,防止國內企業技術空心化而言。

  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競爭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創新能力,大部分設計和制造技術依靠引進,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和產品更少。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就不可能真正成為制造中心,只能是加工中心。因此,要從實現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增強創新能力,掌握更多的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形成長期競爭優勢,保證國家經濟安全。

  但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研發,而是在開放條件下以我為主導。

  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對傳統的技術創新模式提出挑戰,創新模式發生重大變化。

  目前國際上的技術創新,已出現網絡化和專業化趨勢。一方面,由于研發新技術的難度增加,成本大幅度提高,單個企業往往難以支撐巨額研發費用,需要聯合研發,甚至一些競爭者之間結成技術聯盟,聯合研發共享技術;另一方面,為提高研發效率,研發分工不斷細化,出現了一些專業技術公司,企業研發外包增加。因此,自主創新是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根據企業競爭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以我為主進行研發并產業化。

  但自主創新主體,不應是百分之百本國資本的企業,而是國內資本對發展戰略具有控制力。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民族工業的界限不那么明顯了。但為防止外國資本流進流出的大起大落,對國民經濟產生不良影響,防止其通過控制技術,形成對全行業的壟斷地位,自主創新主體應是對國內資本擁有控制能力的企業。

  本國資本的控制能力不僅指股權份額,重要的是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控制力,能根據國家利益需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和分工,而不是作為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一個棋子,被動服從外國企業戰略。有時較少的股份,也能對企業發展戰略起決定性作用。

  技術獲取有多種途徑,自己研發、獲得技術許可和聯合研發等,但不論選擇哪種模式,都要以國力和科技實力為前提。

  在優勢領域可進行原始創新;在成熟技術領域可利用創新思維,有機融合相關技術,實現系統集成的創新;在追趕領域,可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擺脫引進、落后、再引進的局面,總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在技術封鎖的戰略領域和關鍵領域,一定要堅持自己研發,在一般領域,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采取有利方式,最終擁有知識產權。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研發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但位于發展中國家前列,只是研發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的科技人員和研發人員數量,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研發支出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位于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之后,但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研發支出占GDP的比例為1.2%~1.3%,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高于印度和巴西。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增加投入,而是要從制度入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技術創新是從研發到產業化、再到商業化的過程,而企業最貼近市場,在規模化和產業化方面具有優勢,理應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但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并不等于創新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要在企業內部完成,而是由企業主導創新過程,并作為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平臺。

  目前我國還缺少像發達國家那樣,能集應用性基礎研發于一體的大型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發,還要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學的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關鍵是要克服科技與經濟分離,科研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在鼓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的同時,仍需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和大學的作用,建立產學研聯合機制,完善和發展技術市場,促進科研機構、大學與產業結合。

  自主創新并不排斥國外技術,而是在充分利用全球技術資源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實現技術創新。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自主創新可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有效利用國際技術資源,包括吸引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提高創新活動的網絡化和專業化程度,也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應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培育權威的國家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和轉移中心,以促進技術轉移為目標,加強全國技術創新的信息平臺建設,加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扶持區域性和行業性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加快發展市場化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發展集資金籌措、研發和技術擴散功能于一身的專業技術公司,加強技術市場建設,培育科技中介,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技術的利用和擴散;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地區、國家、甚至國際聯網,共享信息、知識和專家資源。

  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政府在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法律、政策和市場環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障和促進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制度是實現國家技術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其實質是在保護創新者利益和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技術合理、有償擴散和使用。

  知識產權制度不僅保護知識產權擁有人的利益,最終目的是促進創新。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就沒有人愿意去創新,也會有更多人靠模仿過日子。因此,要建立平衡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知識產權文化,把知識產權管理落實到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各個具體環節,引導企事業單位提高管理、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專業人員可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

  二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正確發揮政府作用。

  技術創新是從研發到產業化、再到商業化的過程,而市場是檢驗創新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因此一定要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企業該干什么。

  政府首先要解決制度性和政策性問題,為企業創造良好制度和市場環境,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

  政府還應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揮作用。

  由于知識的公共性和技術的外部性,單純依靠市場機制,不能完全實現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政府在產業技術研發中的作用,也就不能簡單地用競爭和非競爭性領域來劃分,政府應在企業不愿、或無力進行投入的領域,發揮作用,與企業研發形成互補。

  目前我國政府的直接研發投入,約占全社會的30%,因此要進一步改善政府對科技投入的管理體制,在增加投入的同時,改進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機制,調整投入結構,推動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的擴散和利用,提高政府支出效率。

  政府的投入要更加重視社會效益,重點放在科技基礎設施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上,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提高原創技術供應能力,支持共性技術和共享技術的研發,培育產學研聯合體,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在應用技術領域,政府主要是在影響國家安全和產業競爭力的重點領域,發揮作用。

  三是分類對科研機構進行改革和重組,運行機制要與功能相適應。

  科研體制改革,并不是科研機構簡單地進入企業或轉化為企業,而是應根據行業技術特點和產業特點,分類重組科研機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在戰略和公共性較強的行業,建立國家級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實行國家實驗室制度;加強產業共性技術和共享技術的研究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行業帶動作用、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研發聯合體;在一些集中度低、小企業多的行業,充分發揮行業性或區域性科研機構作用,為中小企業服務,還要建立與科研機構功能相匹配的運行機制和制度安排。

  目前很多科研機構的運行機制與其功能錯位。如一些本應從事共性技術研究的科技機構變成了企業,以營利為目的,難以實現最初的既定目標。因此要根據科研機構的性質和功能,進行科研機構的運行機制設計和制度安排。

  四是加強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需求政策。

  目前自主創新產品在市場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一方面,一些現行政策不利于自主創新產品開拓市場。如進口高技術裝備減免稅,國內設備征收增值稅;國內重大技術裝備銷售和采購,缺少金融支持;政府采購政策沒有充分體現鼓勵自主創新等等;另一方面,企業和政府都不愿承擔創新風險,甚至存在盲目相信外國技術,寧愿做外國實驗場,也不愿用自主創新技術。因此,擴寬自主創新市場,就是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持。還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政府采購法》,明確國產品采購政策,鼓勵自主創新,鼓勵采購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建立風險分擔機制。

  五是在增加科技投入、擴大技術供給的同時,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自主創新技術的利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應加強多層次

資本市場建設,促進技術流動和科研成果轉化并產業化,尤其要重視政府科技計劃資助的研發成果的轉化和利用,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促進政府資助技術的利用和擴散。

  六是完善市場環境和制度。

  競爭是促進創新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要創造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發明人的積極性,培育創新文化,容忍失敗;通過建立法律、技術標準、安全標準和市場準入等措施,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建立適應創新需求的稅收、金融政策,鼓勵企業和全社會增加創新投入;改進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靠市場環境和普遍性政策,而國有企業除外部環境和政策外,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是影響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要建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