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四倍:環境污染 GDP損失5%到10%零和博弈隱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8:58 中國經濟時報
朱四倍 全國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喪失了使用功能,流經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嚴重污染;3億農民喝不到干凈水,4億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1/3的國土被酸雨覆蓋,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我國占了16個……這是來自多個渠道勾勒出的的環境現狀。綜合世界銀行、中科院和環保總局的測算,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占GDP的10%左右。(《瞭望新聞周刊》3月19日) 90年代中期,世界銀行把我們每年因環境造成的損失評估為GDP的5%至7%,現在,已經到了10%,這是一個讓人害怕的速度。這個信息從側面驗證了這樣的事實:總的來看,中國GDP和GNP水平被大大地高估,GNP的發展速度大大小于GDP的膨脹速度。 中國每年因污染造成損失達GDP的10%帶給我們的隱憂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零和博弈。據環境問題專家估算,如果把環境的惡化考慮在內,中國的GDP的實際增長要減少2-3個百分點。中國環境污染每年導致GDP損失2830億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的部分成果。這是零和搏弈隱憂的第一層次隱憂。 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這種代價至今仍存在于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GDP的增長有兩種代價,第一是淺層次的代價,就是經濟成本的代價,第二種是深層次的代價,就是環境、資源的代價。從GDP增長的深層次代價來看,并非每一種GDP的增長都對國家和人民有利。有利的GDP增長和無利的GDP增長的零和搏弈是第二層次的隱憂。 中國每年因污染造成損失達GDP的10%,并不是讓我們拋棄GDP,我們永遠不能蔑視GDP的增長。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遠遠領先于其他經濟體。康乾盛世,其GDP達到世界1/3。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業化的黃金時期,而我國經濟由此進入了持續的衰落。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了追趕。2003年,我國排名世界第四位。但是,GDP并不能提供社會福利狀況的全部真實信息,它沒有把環境的惡化考慮在內,也不能衡量國家的全部財富,它無法反映諸如國家的總收入是如何在勞動者之間進行分配之類的社會指標,也不能反映經濟增長快,社會發展慢,城市增長快,農村發展慢的實際情況。 我國各省由于環境因素造成的GDP損失基本為正值,其中以山西省為最,這表明我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的環境問題對國民經濟影響是負面的,有的已經非常嚴重,山西、貴州、云南已經超過了4%的比重,這對于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事實上,對我國部分地區來說,已經到了零和博弈的臨界點。可持續發展觀隱含著兩個基本假定:一是發展應當是無代價的,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發展能力和機會;二是人們必須能夠事先充分地預見自己行為后果的潛在效應和延遲效應。從代內公平來看,由于自然資源和發展機會的有限性與發展需要的無限性的矛盾,一部分人對稀缺資源和有限機會的占有,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人占有機會的剝奪。這是一種比市場邏輯更深刻、更普遍的零和博弈關系。這是第三層次的零和博弈隱憂。 伴隨著財富大量消耗的GDP增長是沒用的,以GDP方式測定經濟發展是工業化時代的標尺。國際社會發展的基本經驗和主流發展理論表明:政府在發展中要優先考慮社會發展、人類福利、人類公平和人類尊嚴,把人的發展置于發展的核心地位。因此,應該一如既往地區分發展和增長,要重視發展。政府決策者和社會應把關注經濟增長優先目標逐漸轉向關注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在更廣闊的視野內審視未來經濟發展的變量,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新政績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