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為環保埋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4:57 新浪財經
楊 洋 2006年已經和我們揮手告別。北京市區的空氣質量也以241個“藍天”為2006年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不過,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似乎并不樂觀。2006年12月13日,“2006為了更好的空氣質量大會”在日惹召開。會上公布了一份關于亞洲城市大氣污染的“黑名單”,北京位居榜首。不僅如此,報告還指出,亞洲每年有53.7萬人死于空氣污染,汽車尾氣排放是主要根源。一時間,中國大大小小的整車廠商再一次成為矛頭指向的焦點。各種議論、各種指責紛涌而至。難道環境的惡化真的是整車廠商惹的禍嗎?面對這樣的局面,又應當由誰來承擔責任,誰來進行改善呢?在筆者看來,整車廠商有其苦楚,而政府、零部件制造商、燃油環節更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整車廠商:喊冤都來不及! 隨著汽車制造業分工的日益專業化,全球各家汽車廠商基本上都和零部件廠商進行了拆分,開始采用全球采購的模式。中國的汽車工業雖然發展較晚,但是也和世界潮流緊密接軌,繼承了這種合作模式。這樣一來,中國的整車廠商更多時候扮演著組裝者的角色,使用來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組裝產品,而非我們所理解的真正生產者。 就像我們請裁縫做衣服一樣,如果衣服穿了兩天就縮水了,難道我們要怪罪裁縫的手藝不好嗎?答曰:非也。自然,整車廠商也不應獨自承擔汽車尾氣污染的罪名。只是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汽車產品出自整車廠商,有了問題也就必須由整車廠商負責。殊不知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的整車廠商已經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產品送出了國門。在接受歐美等發達國家嚴格的排放認證過程中,中國的整車廠商并沒有被人家趕了回來。這說明什么?我們的整車廠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可以制造出符合嚴格排放標準、降低污染程度的產品。既然如此,把所有污染的責任推給整車廠商,就真是讓我們的整車廠商比竇娥還要“冤”。 當然,整車廠商也不能說是沒有一點責任。由于目前中國的消費者對于環保要求并不關注、中國政府的政策要求也并不強硬,整車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自然是怎么省錢怎么來。這也就導致整車廠商在環保方面的要求不高,其產品品質只能“達標”、難以“優秀”。 各級政府:進退維谷兩難擇! 如果要排隊論責任,各級政府都難逃其咎。雖然中國各級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強調要加強環保,但是大多數政策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有一些大方向,缺少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這樣一來,汽車尾氣環保就成了一句口號——“喊的人多,做的人少”。當然,這里面也有政府的為難。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經濟的發展,如果過多限制汽車消費,導致城市化水平無法快速提升,很難在自己的政績上畫出一個漂亮的句號;另一方面,近年來汽車行業已成為國家和諸多地方的重要產業,其影響力早已超過行業本身,各級政府也沒有理由不支持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政府面對著“管”與“保”的兩難選擇。所謂“管”,就是不斷提高汽車的環保要求,通過技術壁壘淘汰能力較差的廠商。但是,中國本土的汽車廠商大多在技術實力方面有較大差距,一旦政策方面過于嚴格,很多企業都不得不關門歇業。這樣,轟轟烈烈的民族汽車工業難免受到較大的挫折。不得以之下,政府就只能在環保方面調低一些政策門檻,給予本土汽車廠商一定的“保”。但是,這樣同樣會產生問題。就在去年,國家政府下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取消“禁小”的政策,以支持本土汽車廠商發展;而地方政府也以國產微型小汽車不符合地方環保標準不能上路為理由,公開抵抗中央政策。如此一來,政府真的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目前,雖然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大多都是經過多方權衡后的結果,效果較為堪憂。 零部件制造商:誰來幫幫他! 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中國汽車產品尾氣排放問題之所以一直以來沒有得到較好解決,零部件制造商的責任也不少。一般而言,尾氣排放情況主要與動力總成的技術水平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因此,圍繞著發動機而生存的大量零部件企業就成為汽車行業中提升尾氣排放質量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奇瑞、吉利等一批新興汽車廠商的崛起,標志著國內整車廠商的整體水平已經有了較大提升,正在與國際一流汽車廠商拉近距離。而行業內最大的問題則停留在零部件上。由于自身水平提升不上去,國內整車產品的水平也就很難有較大提升。一位業內同行曾經慨嘆:什么時候中國的零部件工業可以躋身國際水平,中國的整車產品也就真的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揚眉吐氣了。可以說,零部件行業在環保方面的發展前景決定了中國汽車廠商在環保方面前進的速度。 不過,由于多年來中國汽車工業一直是“重整車輕零件”的狀況,導致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發展難有較大起色。除了少數廠商在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中占有一定優勢外,大多被海外零部件廠商所占據。因此,要想保護民族汽車工業,首先要保護和加強汽車零部件行業。只有當我們本土的零部件廠商實力有了大幅的提升,中國的整車廠商才能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中國政府也才能毫無顧忌的快速提升環保政策要求。 當然,中國零部件廠商的發展,也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更少不了整車廠商的幫助與合作。唯有如此,零部件制造商才有可能擺脫現有困境,拿出一定的精力和財力,全身心投入到技術研發中來,盡快追趕上國際水平。 燃油環節:換個角度看問題! 隨著2007年7月1日全國統一實行國Ⅲ標準的日子一天天靠近,汽車行業內越來越多的人對油品質量能否全面達標投入了更多的關注。由于國內汽、柴油質量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燃燒效率低、油耗大、動力性能下降、尾氣排放惡化。在國內,相關調查顯示,現有6%的汽車故障是油品問題直接引起的;不僅如此,還有50%的問題是由燃油質量問題間接引發的。在國外,國際整車廠商在汽車研發階段,會從全球各地采集油品進行試驗。在進行了全面的試驗之后,一些海外廠商對來自中國的油品也表示了較大的失望。可以說,無論是站在國內的角度還是立足全球視野,中國的油品質量都有著較大的問題。而這則是造成國內汽車產品尾氣排放污染嚴重的重要殺手之一。 在和很多汽車業內的同行談及這一問題時,大家都表示了很大程度的遺憾。由于行業的差異,汽車行業中形成的問題很難延伸到其他產業上。但是,對于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公眾而言,我們確實需要換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石油企業伴隨著全球能源的緊缺,持續抬高油價,一方面將高額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卻享受著較高的業績躋身全球500強。確實,我們的企業在“量”上已經有了較快的發展,已經走上國際大舞臺;但是我們在“質”上面又表現如何?又將如何面對環保帶給我們的新的挑戰? 離開了燃油環節大大小小企業的參與,要想達到中國汽車環保的目標也好,要想實施歐Ⅲ歐Ⅳ的標準也罷,都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而得到的收效卻并不能和投入形成正比。所以,燃油環節,請“參與”進來! 怎樣為環保埋單? 正如前面所談到的,汽車行業的環保問題,不僅僅是整車廠商的問題,更是整個汽車產業鏈條上各個相關環節的問題。少了誰,想解決這個問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將各個環節的問題都指責了一通之后,又將如何加以解決呢?筆者認為,對于處在不同環節的實體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關注。 各級政府——“大棒”之外加點“糖”。國內以前的政策更傾向于不斷提高門檻,以此作為限制低水平競爭對手的進入。未曾想,這種手段放在汽車行業中就相當于消滅本土的“選手”。因此,面對“管”與“保”的困惑,各級政府應當更多加強對本土企業的支持。這種支持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的表揚上,更多應該是“真金白銀”,尤其是在稅收方面的支持效果將更為明顯。當然,將一些框架性、原則性的政策落到實處,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整車零部件廠商——內資企業加點油。在國內各種類型的整車和零部件廠商中,合資廠商憑借其外資方具備的強大技術實力,在面對環保政策方面顯得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沒有太多技術靠山的內資企業則有些捉襟見肘。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我們的內資企業不能有所警醒,盡早加強相關技術的研發,一旦國家環保政策強硬出臺,我們的內資企業將徹底被政策的大門關在市場競爭之外。面對現在汽車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內資企業們,要趁著好光景多做一些儲備,才是上上之策。 燃油環節——不能再“坐視不理”了。談到油品質量問題,當然不是某一類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這牽扯到國內燃油產業鏈中的各種環節。所以,要想解決油品質量的問題,首先還是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只有政府在相關領域加大政策力度,兼有燃油各環節的鼎力參與,油品質量的問題才能有所解決。在這個方面,我們不盼望短期見效,只要時時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就不難等到油品與世界接軌的一天。 總而言之,為環保“埋單”,不單單是整車廠商一家的責任。各級政府、零部件廠商、燃油環節,都應扮演好其相應的角色。“眾人拾柴火焰高,各家齊心環保興”! (作者系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顧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