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廣大乘客的強烈需求大幅度地提高了車票的實際價格,而絕對不是誰想提價或不想提價的問題
孔林
有道是:“眾怒難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去犯眾怒,更是不合時宜。但這次,尊敬的吳老就很有些犯了眾怒的意味兒——當吳敬璉先生在政協會議上表示“春運票價不上浮的結果不好,因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原理”之后,網上一時罵聲四起,而且是驚人的一邊倒,偶有贊成吳先生觀點的,也被聲勢浩大的叫罵聲遮蔽得蹤影難覓了。
被尊為“經濟學家的良心”、深受國人敬重的吳敬璉先生,一向仗義執言,難道這次真的錯了不成?何況今年春運不漲價,就是和吳老有著同樣身份的197名政協委員通過47件提案、歷經3年努力的結果,媒體曾給予了一致的叫好聲。但細細研讀相關報道中吳老的言論之后,發現吳老就是吳老,即使果如某些人所稱“大陸的經濟學家不超過五個”,相信吳老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個!他的分析簡明而透徹,在經濟學邏輯上無懈可擊!
中國人春節回家團聚的習慣,堪稱中華民族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傳統文化之一,但其短時間內形成的龐大春運壓力也非同一般。如何讓想回家過年的廣大中國人都能夠平安順利地回家,成了春運市場的最大政治。僅僅是春運的火車票價貴一點兒好,還是便宜一點兒好,都牽動著政府、專家、乘客等億萬中國人的神經。自2002年春運價格上浮之后,爭議一直未曾斷過。原因在于:即使票價上浮了,車票仍一樣地難買、列車仍一樣地超員、票販子仍一樣地橫行、批條子仍一樣地禁而不止……既如此,何不讓利于民,票價不再上浮呢,何況那些擠火車的多是沒有收入的在校學生和收入低的農民工兄弟!但在經歷今年沒有漲價的春運之后,吳老發現,相關問題更加嚴重了。想想也是:價格不漲了,對火車票的需求增加,排隊買票的難度隨之加大;價格不漲了,加大了票販子的利潤空間,黃牛黨更是打而不絕;價格不漲了,批條子的含金量也隨之增加,更多的車票通過批條子流失,甚至到了正常的售票窗口無票可買的地步,有的車站甚至開設了專門的條子售票窗口;由于條子批得太多,甚至有的乘客拿著條子也買不到票,甚至有的票販子也無票可販!一張本來普普通通的車票一時變得奇貨可居,結果自然使普通乘客回家的路更加艱難!
對這一“不好的結果”,吳老肯定是做過調查的,當某委員問他“為什么說效果不好時”,吳老的回答是:“你家里有沒有打工的親戚,你問問他們就知道了……”然后才是媒體報道的理由一二三。事實上,春節后一些媒體的報道也印證了吳老的看法:許多乘客在經歷了“煉獄”般的“瘋狂春運”之“漫漫回家路”后,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一個聲音:火車票都哪里去了?
吳老以研究市場經濟而著名,他用“不符合市場規律”來批評“春運不漲價”,并希望通過市場的力量來緩解巨大的春運矛盾,實在是情理之中。但他的這一簡單而明確的邏輯遭遇了眾人太多的誤讀。除了謾罵、污辱甚至人身攻擊外,較為理性的誤讀是:鐵路是壟斷行業,火車票價本來就不是市場化的,如何能夠通過尊重市場規律而提高價格?這明明就是趁火打劫、發國難財嘛!
的確,改革至今,中國的火車票價格仍是國家定價,是計劃價格,一般不能隨市場行情而變動,即使前幾年的春運漲價,也是經過了法定的聽證程序,誰都亂來不得的。再考慮到中國鐵路運輸的壟斷經營情況,難道真的就不能在春運市場上發揮一下市場規律的作用?
考慮到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國家制定出較為便宜的火車票價,看上去當然很美,但鐵路的壟斷經營是好事嗎?有誰希望讓它永遠地壟斷下去嗎?恐怕不會。如果因為喜歡價格便宜而喜歡上壟斷,那么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就顯得多余了。當年的計劃經濟,處處是壟斷經營,價格都是便宜的,但商品總是短缺的,即使有錢,你也不一定能買到,從饅頭、米飯到針頭線腦,概莫能外。由于商品短缺、壟斷經營,商店售貨員的地位畸高,對顧客經常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我們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提出搞改革開放的,經過近30年的努力之后,能打破的市場壟斷都打破了,市場極大地繁榮起來,但仍有一些自然的非自然的壟斷現象尚未被打破,并令國人深受壟斷高價之苦,比如移動電話、有線電視、醫療衛生等等。如果想打破它的壟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也只有市場競爭了。事實上,在任何壟斷經營領域,只要引入競爭,消費者的地位就會相應提高、福利就會相應增長。這是市場經濟規律使然。鐵路壟斷雖然不像商品市場那么容易打破,但在春運等市場需求大幅度提高的時候,相應提高票價,不但有利于調動鐵路員工增加臨時客車的積極性,還有利于促進航空和公路等其他客運市場的發展,從而在總體上有助于打破壟斷,提高春運的能力。
即使在鐵路壟斷一時無法打破的情況下,尊重市場規律,也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減少破壞市場秩序行為的產生。這些年來,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成就巨大,但亂七八糟的地方也不少,主要是該市場化的并不徹底,不該市場化的反而市場化了起來。如一些腐敗官員不但買官賣官,還將其權力之手伸到不該伸的地方,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春運期間亂批條子購票就是其表現之一。而尊重市場規律要求,當市場需求大幅提高之時,適當提高價格,會相應減少這些破壞市場秩序行為的產生,從而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至今,人們已經處處享受著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帶來的好處,但不知為何,卻在春運的票價問題上捍衛起計劃經濟的尊嚴來?以至于讓“吳市場”犯此眾怒,幾乎得罪了全國人民?
春運票價是否上浮,并不是隨便哪個官員、專家或乘客說了算的。即使吳老不說這樣的話,即使“鐵老大”再壟斷,即使再怎么實行國家定價,火車票的真實價格永遠是由市場決定的。也就是說,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情況,從根本上說是市場的力量使然:是廣大乘客的強烈需求大幅度地提高了車票的實際價格,而絕對不是誰想提價或不想提價的問題。即無論政府是否提高價格,春運火車票的實際價格都隨著需求的強烈拉動而遠遠地超出了其票面的價格。而市場法則的另一面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就是說,天下根本沒有省錢的事兒:該付出的成本若不是直接付出,就必然需要間接付出:直接掏錢是成本,徹夜排隊是成本,托關系、走后門、批條子,難道就不用付出成本了嗎?這也是許多人寧愿從票販子手中購票、寧愿付出全額票款而得到一張站票的原因所在。有的人因受夠了春運之苦而選擇不回家或拿著微薄的工資去購買飛機票,也一樣是市場的力量使然。從這個角度講,春運的價格變動與否,實際上只是一種利益格局的調整,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提高票價的利益格局調整是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是符合中國改革的大方向的。
在市場決定春運票價必然上漲的情況下,如何照顧到最廣大的普通乘客的利益?畢竟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誰都希望能夠以最低的路費過上團圓之年。然而,假如春運期間的票價不是上浮,而是下浮,或者干脆免費,結果會是什么樣子呢?也許市場上根本見不到回家的車票了。因此,無論壟斷與否,市場的力量總在起著作用,什么地方不尊重市場規律,就必然要受到相應的懲罰,或付出相應的代價。至于農民工的利益問題,吳老也是給出了補貼建議的。對于其操作性,當然需要研究。但我們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絕對不能讓農民工總是處于被照顧、被可憐的地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也許就是讓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工兄弟,都能夠輕松愉快地買上一張回家過年的飛機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