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醫藥分家談何容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9:51 21世紀經濟報道
“藥企寒流”矛頭直指“以藥養醫”機制,認為該機制是醫藥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負,必須從體制上予以改變,醫藥企業才能持續發展。著實“以藥養醫”機制使得醫院成為藥品流通價值鏈上最大的受益方,但相反卻加重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及擠兌藥企大量利潤。該機制已成千夫所指,從而引發了社會對醫藥分家的訴求。 2006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用5年時間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而從2004年起,全國各地不少地方也開始對醫藥分家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有如“星星之火”。如云南“宣威模式”、湖北“北湖模式”和南京“藥房托管模式”等改革模式已應運而生。 但遺憾的是這些“星星之火”并無“燎原之勢”,甚至遭遇挫折。先不論這些改革的實際效果,從其立志切斷“以藥養醫”鏈條的出發點就已觸動了多方利益。首當其沖的是醫院,據統計,全國80%以上的藥品由醫院銷售,由此帶給醫院上千億的利潤并維持醫院的運轉。如果完全取消醫院藥品經營權,在沒有明確補償機制情況下,要維持醫院正常運轉,恐怕醫院就會把“以藥養醫”變成“以檢查養醫”、“以器械養醫”、“以過分醫療養醫”等,并且這種現象在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且有擴大之嫌疑。這無疑與改革的出發點相違背。 另外,醫藥分家也牽涉到諸多政府部門的實際利益,財政、衛生、藥監等相關部門利益都會有所觸動,誰來負責管理將會成為更高層面上的問題。除此之外,誰來保障安全用藥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據統計,我國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數量僅有兩萬多人,肯定無法應付全國十幾億人的用藥安全。 (徐煒旋/廣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