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法院訴訟費的悖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 03:12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佴 2006年,有兩個地方的人流明顯增多,第一個是股票交易大廳,幾年前股市大熊時,一個證券公司當經理的朋友曾考慮是否把大廳租出去當舞廳,現在那里可比菜市場還熱鬧。另一個地方就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各級法院。 上月,我在珠三角某基層法院的辦公大廳里,甚至看到了以往只在銀行見到的叫號機。幾個法官見了我就抱怨:“錢比以前少了,班卻比以前加得多了。” 法官人手短缺,是因為其編制按戶籍人口而定,但經濟發達地區外來人口往往超過了戶籍人口。而法官福利下降則是由于近幾年來嚴格的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 隨著司法改革漸進,法院收到的訴訟費改為交財政統一支配,財政部門再按繳入國庫的訴訟費的比例,在預算安排中滿足法院的經費要求。所以近年來,各地高院都在向最高院爭取提高訴訟費標準,但國務院最終出臺并將于今年4月實施的新訴訟費標準大幅下調,按照新標準,法院至少要少收一半訴訟費,法官們頓感不忿。 國務院解釋調低收費的原因,是讓低收入者打得起官司,建設和諧社會,畢竟“人家美國官司無論大小才收80美元”。法官們則認為,這么一來,讓本已有“司法行政化、司法地方化”趨勢的法院,更加不得不聽命于地方政府的主導。 曾有一檢察官向我講述,某地素以辦案經費緊張著稱,一新檢察長上任之后放出風說,越是經費緊張越要查辦大案,于是當地財政預算中馬上為其留足經費,以免大家鬧僵。例子雖是檢察機關,但問題的實質與法院并無差別。 或許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應讓司法機關的經費預算與其收繳的訴訟費用脫鉤,法院畢竟不是營利性機構,其經費預算應固化以保持穩定性,而不能賦予其由地方政府掌控的極強彈性。(作者為本報華南分社記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