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融對內開放是否有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4:49 第一財經日報
木青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金融息息相關,但由于金融之于實體經濟血液般的重要作用,同時似乎更是由于大家習慣了“金融國有”和“金融安全”這樣的既定命題,因此金融業的準入(entry opening)在中國一直是個帶有敏感色彩并易引發爭議的話題。 和很多經濟學家持有的觀點趨同,在一次對話討論中,多年來不遺余力推動民營經濟的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向筆者表示,我們在對外開放的時候,對內開放得不夠,特別是在金融機制的改革上,金融長期不對民營資本開放,這個所謂的準入問題是個癥結問題。 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現實問題。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民營銀行殷殷討論后歸于沉寂,在WTO框架下銀行業對外開放一度急進后趨于和緩之際,由新近“新農村建設”底色下的村鎮銀行對內開放找到了這個老話題新的“燃點”。 金融業的對內開放并非沒有風險,但這個風險卻并非大家所想當然認為的風險管理維度上的風險。事實上,你幾乎找不到國有銀行比民營銀行更擅長并更有動力加強風險管理的任何理由:首先,用自己的錢開銀行對用別人的錢(國家的錢)開銀行,作為經濟人,當然在前者的案例中會更盡心(當然,不排除少數情操高尚者存在),否則我們很難解釋為什么在注資之前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堆積了規模足以令人生畏的不良貸款。第二,你可以詰難說,國有銀行更具備風險管理能力,那么為什么民營銀行不能去“挖”這些風險管理人才為其所用呢?最后,你可以說,民營銀行沒有國家隱性信用擔保,擠兌風險更大——這依舊似是而非,一方面,國有銀行的國家信用擔保本來就未必靠譜,所以才叫隱性信用;另一方面,強制存款保險制度可以解決儲戶的擔憂。在這一切之上,其實銀行能否穩健經營、風險可控,關鍵在于嚴格的審慎監管(Prudential Regulation),與是民營還是國有,其實并不相干。 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對內開放,其真正風險在于特許權價值(Franchise Value)的喪失及其對整個行業的負面影響。這個“特許權價值”的大致意思是,由于準入門檻降低,更多機構可以進入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如果所有金融機構(新的加上舊的)提供的服務總量增長快于市場擴張的速度,在利率市場化同時推進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更加自由和激烈的競爭,其結果是利潤空間收窄(盡管在利率自由化過程中,金融壓抑逐漸消除導致總體貸款利率上升,但 因此,可以說,中國金融當局在市場準入方面的低調慎行,如果不是歪打正著,就應該是深思熟慮。然而問題在于,為了實現銀行的股權多元化改革和引入國際資本和經驗,金融對外開放早有長足進展,市場準入其實已經放開。如此一來,正如樊綱所觀察到的那樣,對外對內不同等開放遂凸現為“重要癥結”。 在準入門檻已然降低的情況下,金融業的對內對外開放可以考慮齊頭并進。當然,在準入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節奏,以防止特許權價值的過快消解。同時,在現實條件下盡可能地強力推進審慎監管,更是題中關鍵。在這個意義上,最近中國 總結一下,金融業對內開放有風險嗎?有,但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些風險。不過,由于金融業就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有風險不是對外開放而對內不開放的理由。中國正走在金融對內對外開放的路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