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人民幣升值完全無助于降低中國貿易順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7:46 中國證券報
向松祚 中國逐年劇增的貿易順差,是美國指責中國制造“全球不平衡”的主要依據,是美國強力壓迫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國經濟決策者目前面臨的最困難問題。其實,人民幣升值完全無助于降低中國貿易順差。 所謂“國內經濟失衡”和“國際經濟失衡”之謬論 美國指責中國貿易順差、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基本理由之一是:中國制造了“全球不平衡”。進一步,美國還指責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要求中國“實現更平衡的增長方式,即更多地依賴國內消費來實現增長”。“過度依賴出口”的增長方式還被認為是“中國國內經濟失衡”。二者結合起來,美國政府就更加理直氣壯:人民幣升值、降低貿易順差或減少“雙順差”,不僅是中國為糾正“全球失衡”應盡的義務,而且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所必需。 莫名其妙。不知從何時起,所謂“全球失衡”竟然成為時髦術語,有關文獻目不暇接。然而,我詳細拜讀美國財政部《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以及好些美國高官和經濟學者的議論,卻無法找到“全球失衡”的準確定義。美國財政部所說的“全球失衡”,似乎就是美國的貿易赤字或經常帳戶赤字,相應的,就是世界其他國家(主要是石油輸出國、日本、中國、德國等)的貿易順差或經常帳戶順差,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全球失衡”的根源是什么呢?美國財政部認為是“主要大國之經濟增長率差距很大;對投資的吸引力不同;儲蓄-投資之模式各異。” 奇哉怪也。要依照美國政府之“全球失衡”理論,全球經濟從來就沒有平衡過,且永遠不可能平衡。因為,任何真正理解國際經濟和貨幣調節機制的人都會明白:若要真正實現美國政府所謂的“全球平衡”,那么全球經濟必須退化為“以物易物”的“野蠻時代經濟”,與今天高唱的“全球化”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 可不是嗎?讓我們首先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什么會有貿易順差或逆差?為什么會有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貿易順差或逆差就是多賣少買或多買少賣。“以物易物”會出現貿易順差或逆差嗎?當然不會,貿易永遠是平衡的。只有以貨幣為媒介的市場經濟,才可能多賣少買或多買少賣。多賣少買或多買少賣意味著什么?自然是一方給另一方借錢,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由此產生。國際收支會計表的資本項目,就是記錄一國對外借貸的基本狀況。 以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關系而論。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就是中國賣給美國的產品,多于從美國購買的產品。中國為什么多賣少買?原因很多。其一,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是美國,但原材料進口或所需產品的主要市場是亞洲或其他地方,這當然是全球化的自然結果,其二,中國希望大量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或先進技術,美國卻不允許中國購買;其三,中國公民愿意到美國旅游,花天酒地,美國就是不發簽證;其四,中國企業愿意購買美國企業的股權或收購美國企業,美國以種種理由禁止。若美國要真心解決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開放后面三條是捷徑。 不能從美國買或不能在美國花錢,中國出口商賺的外匯就只有如下幾條路好走:其一,到其他地區購買或投資,然而,中國希望購買的許多產品,不僅美國不讓賣,歐洲、日本也不讓賣(比如歐洲至今也不解除對華軍售限制)。其二,將錢暫時存起來,以便以后再買。這就是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和運用了。中國外匯儲備存到哪里去?像個人一樣,不能只搞活期存款,也要理財(所謂外匯儲備管理),主要投資渠道之一就是購買美國國債或公司債或其他金融資產(股票)。中國拿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公債,就是為美國的財政赤字(或貿易赤字或國際收支赤字)融資,也就是說:中國反過來借錢給美國政府或美國企業。 事情簡單明了。中國將辛苦勞作生產的產品賣到美國,美國支付美元鈔票,中國無法在美國花錢,只好將美元用來購買美國債券,反過來又把鈔票借給美國花。反映到兩國國際收支會計表上,美國是逆差,中國是順差;反映到國內經濟結構上,美國是負儲蓄(投資和消費大于國民收入,借錢消費和投資),中國是正儲蓄(投資和消費小于實際收入,把錢借給別人花);反映到金融資產上,美國“欠”了大量債務,中國累積了大量外匯資產。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或國際收支關系與此大同小異。 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深入思考。 中國與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比如日本),能不能也出現上述關系,即中國相對日本大量順差,然后將順差反過來購買日本國債、為日本政府融資?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原因很簡單:即使中國對日本出現巨額貿易順差,中國也不會接受日元付款(除非兩國之間或企業之間有特殊結算安排),只會要求日本進口商支付美元。中國也不會拿美元去大量購買日本政府債券(日本政府債券當然很少以美元計價),因為無論從市場流動性、規避匯率風險等多個角度考察,投資日本政府債券都不是好的選擇。 世界上還能不能找到第二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長期維持巨額貿易赤字或國際收支赤字、同時有大量其他國家心甘情愿拿外匯儲備(美元)來為美國逆差或財政赤字融資?答案是:絕對沒有。原因也很簡單: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短期內出現貿易逆差或國際收支赤字,是可能的,也可以通過向他國或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來渡過難關。然而,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不可能長期維持大量國際收支赤字,因為中國難以向他國或國際金融機構舉借大量貸款,難以向全世界發行國債或其他債券,吸引外國巨額資金流入。歷史上,大量舉借外債的國家,幾乎都遭到國家財政破產、本國金融體系被超級大國接管的命運。 美元本位制和美元霸權:“不流眼淚的赤字” 那么,我們就要問:為什么美國可以長期維持貿易逆差或國際收支逆差?為什么世界各國心甘情愿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和公司債、為美國政府和企業融資?(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10月的12個月,世界其他國家私人機構購買的美國長期債券,就高達8841億美元,其中長期財政債券1465億美元,公司債券4350億美元。同期,外國官方購買的美國債券達到1752億美元。2006年6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財政債券總額,高達2.1萬億美元,占美國政府全部未清償公債的52%。外國官方機構持有的量就達到1.3萬億美元。美國形形色色的各種債券,總額更是高達20萬億美元。) 早在1960年代后期,針對美國指責歐洲不承擔國際收支調節或解決全球失衡的責任(與今天指責中國異曲同工),法國總統戴高樂就尖銳指出:美國國際收支赤字是美元全球霸權的具體體現,是“不流眼淚的赤字”!將軍高見,啟人深思! 問題的重心來了,它就是當代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最重大的事實——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之涵義是:美元乃是當今世界貿易計價和結算、金融資產和金融交易(包括股市、債市、匯市和所有金融衍生市場)計價和結算之最主要貨幣,是世界各國最主要的儲備資產,是各國貨幣相互兌換的中介貨幣,是世界經濟金融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幾乎所有國際經濟金融研究報告,皆以美元為單位表述)。一句話,美元是當今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關鍵貨幣”或“核心貨幣”。從促進世界經濟金融交易的角度和世界儲備資產角度看,美元相當于金本位制時代的“黃金”或銀本位制時代的“白銀”。 美元本位制對美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國際經濟金融外交政策、對美國的貿易收支或國際收支,具有異常特殊的意義。第一,作為“關鍵貨幣”之發行者和管理者,美國實際上擁有近乎無限的信用能力或融資能力。理論上講,美國信用能力之上限是全世界完全不再接受美元貨幣。1960年代,美國國際收支赤字不過是幾百億美元之規模,今天早已數以萬億計,但全世界依然繼續大規模投資美國債券,是美國信用能力近乎無限的最好證明。第二,作為“關鍵貨幣”之發行者和管理者,美國是當今世界貨幣、金融、經濟規則的制訂者或操控者。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不待言,就是國際清算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國際性金融組織,美國基本上都是主要話事人。歷次發展中國家面臨金融危機,挽救者的主要角色或受益者自然是美國政府和美國金融巨頭。第三,作為“關鍵貨幣”之發行者和管理者,美國發展出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監管最嚴密、法制最健全的資本市場(華爾街),華盛頓和華爾街攜手并進、相互促進,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金融霸權。第四,作為“關鍵貨幣”之發行者和管理者,美國“必須”擁有國際收支赤字!原因很簡單:美國國際收支赤字是世界其他各國外匯儲備資產之“源泉”,美國就像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時代的“黃金”或“白銀”產出國那樣,必須源源不斷地為世界輸送“美元”,以滿足世界各國增加外匯儲備、保證世界經濟流動性的需要(當然,就像尼克松政府的財政部長康納利所說:美元是你們自己想要的,不是美國強迫你們要!)。當然,“美元”礦與“黃金”、“白銀”礦最大的區別是:它永遠不會枯竭。且“開采”成本近乎為零。 這是當今世界最基本、最重大的事實,也是最明顯、最不深奧的簡單事實,卻又是最被人忽視、乃至完全置之不理的事實。一切圍繞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圍繞中國貿易順差、圍繞人民幣升值的謬論,都是忽視這個簡單事實的直接結果。 任何人,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國際收支會計表和世界儲備資產之源泉,都會瞬間明白:假若真的像美國政府某些言論所說的那樣,美國必須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那么世界儲備資產之“源頭”就必須枯竭,除非我們找到另外的儲備資產(黃金、或某種世界貨幣、或歐元?),除非我們允許世界經濟流動性枯竭、從而將世界經濟推入通貨緊縮和衰退的深淵。 當然,我們的確希望找到另外的儲備資產,我們不希望美國永遠擁有金融霸權、為所欲為。美國若真的希望恢復國際收支平衡,辦法其實非常簡單:放棄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可以號召全世界轉而采用黃金或其他貨幣(歐元、人民幣、日元)作為儲備資產或國際金融貿易的計價貨幣,并率先改變華爾街的交易規則!她會這么做嗎?她能這么做嗎? 上述方法或許太極端,退而求其次,美國要想降低(不是根本消滅)經常帳戶逆差或國際收支逆差,還可以采取如下多種方法:停止向世界各地派駐軍隊或建立(擴大)軍事基地;停止向阿富汗、伊拉克或伊朗附近增兵;停止北約東擴或取消北約。以上三個辦法是削減財政赤字的主要途徑。大力開放美國國內旅游,尤其向中國公民開放;大力開放或徹底取消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允許中國企業購買美國企業股權。以上三個辦法將極大地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經常帳戶逆差和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再回到“全球失衡”和“國內失衡”謬論。既然美國定義的全球失衡實乃當今世界貨幣金融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既然要徹底消除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就需要徹底摧毀美元本位制,徹底取消美元國際儲備資產或“關鍵貨幣”地位,既然美國貿易逆差或國際收支逆差急劇擴大(相應的是全球流動性或美元過剩,資產價格瘋漲),乃是美國對外軍事擴張和限制高科技出口的直接結果,那么,美國呼吁消除“全球失衡”,并要中國承擔主要責任,實在是強人所難! 至于依賴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是不是“國內失衡”,歷史經驗早就給出明確結論。美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出口市場同樣發揮過歷史性重大作用,在1970年之前一個多世紀里,美國都是貿易順差。二戰之后德國、日本之經濟奇跡和“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跡”,初始推動力量也是出口市場。為什么輪到中國,就要橫遭譴責?再說,國際產業分工決定了現階段中國成為世界主要制造中心,為世界生產,自然就要向世界出口。所謂依靠出口的增長就是“國內失衡”,漠視歷史和現實,謬論無疑。 最近中國商務部的負責官員發表高論:中國貿易順差將會持續到本世紀中期。此論點原則上對。前面的分析告訴我們:一國貿易是否順差,取決于她在國際產業分工鏈上的地位,取決于她是否是全球貨幣體系“關鍵貨幣”的發行者和管理者,取決于她的信用能力或融資能力,取決于全球貿易開放的程度。一國貿易是否順差,與該國貨幣與他國貨幣之匯率只有暫時的、微弱的關系。依照目前中國經濟之國際競爭力、人民幣之國際地位、美元本位制之未來走向等多方面因素推測,中國貿易順差或許要持續更長時間(美國貿易順差曾經持續一個多世紀,日本、德國貿易順差亦超過半個世紀)。壓迫人民幣升值根本不會改變中國長期貿易順差之趨勢。 真理會自我堅持! 既然美國定義的全球失衡實乃當今世界貨幣金融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既然美國貿易逆差或國際收支逆差急劇擴大,乃是美國對外軍事擴張和限制高科技出口的直接結果,那么,美國呼吁消除“全球失衡”,并要中國承擔主要責任,實在是強人所難! 中國將辛苦勞作生產的產品賣到美國,美國支付美元鈔票,中國無法在美國花錢,只好將美元用來購買美國債券,反過來又把鈔票借給美國花。反映到兩國國際收支會計表上,美國是逆差,中國是順差;反映到國內經濟結構上,美國是負儲蓄,中國是正儲蓄;反映到金融資產上,美國“欠”了大量債務,中國累積了大量外匯資產。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或國際收支關系與此大同小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